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数,评价郭氏马钱汤对中度氟骨症患者肘、膝关节届伸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郭氏马钱汤治疗,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对照组采用空白安慰剂,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安慰剂.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随访时肘、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马钱汤可改善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属伸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2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70~85岁,平均74.3岁。记录术前、术后1、12个月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110 min。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7±1.23、1.78±0.72、0.68±0.32,术前、术后1、12个月的ODI评分分别为32.48±10.03、19.53±3.55、5.15±1.02,术后2个时间点随访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给予保守治疗,术后3周恢复。1例肺气肿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无椎体或椎间隙感染、血管及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但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困难,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可能并发神经激惹及术后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15.
16.
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促进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方法:调查贵阳市11家大中型医院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相关管理情况。结果:被调查单位、医师、药师及患者对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关注欠缺,而资料报道中西药不合理联合使用义潜藏着一定的风险。结论:相关管理单位及人员应重视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氏马钱汤对中度氟骨症肘、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数,评价郭氏马钱汤对中度氟骨症患者肘、膝关节届伸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郭氏马钱汤治疗,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对照组采用空白安慰剂,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安慰剂.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随访时肘、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马钱汤可改善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属伸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点扳抖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点扳抖手法治疗,针刺选取腰部夹脊穴(双侧)、阿是穴、肾俞穴(双侧)、环跳穴(双侧)、委中穴(患肢对侧)、承山穴(患肢对侧);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联合穴位超声脉冲透入治疗(穴位同治疗组针刺穴位),每次20 min,两组均每周3次,共3周。主要结局指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与体征的评分改善率,分别于治疗1周、治疗3周、1个月随访时、3个月随访时计算;次要结局指标为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包括ODI总积分、坐位评分和站立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3周、1个月随访时、3个月随访时各评价1次;3个月随访时评定临床疗效;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心电图情况,评价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各脱落2例,最终纳入分析各50例。治疗1周、治疗3周、1个月随访时及3个月随访时,治疗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与体征的评分改善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19.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结构异常,胸腹腔脏器及血管分布呈镜像反位状态,据报道内脏反位的发生率约1/10 000左右[1]。国内外文献多报道全内脏反位行胸腹部外科及血管介入手术,鲜有全内脏反位脊柱疾患病例报道[2~4]。本科成功对1例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融合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传感器电测技术、光导纤维在体植入观察与X线灰度分析方法研究了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探讨了骨折端受力、肌肉动力、骨痂密度、血管再生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对骨折愈合过程活体断端力学环境、活体组织学变化过程及愈合组织的物质梯度连续变化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