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座谈内容 1 病毒性脑炎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2 常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 3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 4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5 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检查 6 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7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与预后吴保敏教授:2 0世纪6 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全国各地报道多例新发现的脑炎病例,被称为“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及体征。多有脑电图异常,实验室检查找不到细菌、霉菌、钩端螺旋体或寄生虫感染的证据,也非流行性脑炎,并排除了血管病、占位病及变性病。80年代初,《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组织医务界展开对本病深入…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与 c-fos基因蛋白(c-Fos)表达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的作用机制.方法:蛋白激酶C蛋白定量采用Lowry法;蛋白激酶C活性测定采用γ-32P催化活性测定法;c-Fos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20分钟后 0、4、12、24、48、72小时及7日组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降低(t=3.50,P<0.05;t=3.35,P<0.01);脑皮质神经细胞胞浆蛋白激酶C活性增高(t=4.26,P<0.01);海马神经细胞胞浆活性变化不大;上述改变在缺血、缺氧后14日组基本恢复正常.新生鼠缺血、缺氧后即刻脑组织各部分即有不同程度的 c-Fos表达,且于缺血、缺氧后4小时达高峰,以后强度逐渐降低,并持续至72小时.c-Fos表达在脑皮质以Ⅱ~Ⅴ层明显,海马以CA1、海马齿状回明显,CA3也有表达,丘脑c-Fos表达稍有增加.结论:缺血、缺氧激活的蛋白激酶C可调节c-fos基因表达,持续的蛋白激酶C活性降低及c-Fos表达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3.
34.
脑干听觉诱发电反应(ABR)是一客观的检查方法,近年国外已应用于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但国内儿科尚未见报道。我科与听力研究室合作自1985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诊断脑囊虫病最佳手段,对22例脑囊虫病患儿作了MRI、CT、血、脑脊液囊虫酶标试验。经x2统计,P<0.01。提示:MRI不仅确诊率最高,有助于脑囊虫分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6.
外源性bFGF对新生大鼠脑GFAP蛋白表达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和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作用以及外源性bFGF对缺氧缺血后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GFAP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生后7 d时正常新生鼠脑内有微弱GFAP表达.生后14 d,GFAP阳性细胞数量及染色强度呈高峰状态,主要见于脑白质区.生后28 d海马、脑白质内有少量GFAP阳性细胞.缺氧缺血后GFAP表达增加,以缺氧缺血后48 h明显.外源性bFGF增加GFAP的表达,以用药后24 h作用明显,并持续至用药后5 d.正常新生鼠脑有一定程度的内源性bFGF表达,生后10 d表达呈高峰状态.以后一直有少量bFGF表达,其组织学分布与GFAP大致相似.结论:缺氧缺血可诱导内源性bFGF及GFAP的表达.外源性bFGF可增强缺氧缺血时新生鼠脑GFAP的表达,补充内源性bFGF的不足,在缺氧缺血时神经元损伤修复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1984—2004年我院共收治先天性皮毛窦患儿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个月至6岁。出现并发症就诊者10例,其中表现为再发脑膜炎5例(2例反复发作4次,3例发作2次),均伴发热、头痛、呕吐、颈强、WBC升高;肢体无力、腰腿痛、直肠膀胱功能障碍5例;头痛1例;枕部小孔溢液来诊1例。窦口位于枕部中线2例,脊柱中线10例(背部3例,腰骶部7例)。对12例患儿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行脊髓碘油造影及CT检查5例,脊髓MRI检查7例。全部病例均发现囊肿(皮毛窦始端),其中硬脑膜内、脑实质外1例,脑实质内1例,硬脊膜外2例,硬脊膜内髓外7例,髓内1…  相似文献   
38.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疾病[1],有人指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AIP)的发病可能与CMV感染有关[2]。为探讨AIP的发病原因,进一步认识其发病机理,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70例AIP和一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血清抗CMV特异性IgM抗体,同时以一组健康儿童作对照。  相似文献   
39.
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是1944年法国Mollaret首次报告,故称为Mollaret脑膜炎。以后欧美国家有少数病例报告。Steel氏于1982年共收集文献报告44例,国内1981年黄鉴政等报道第一例,本例为国内第二例。  相似文献   
40.
小儿反射性晕厥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晕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和昏倒 ,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供血不足使大脑突然陷入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所致 ,但各种反射仍然存在 ,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恢复[1] 。反射性晕厥又称神经介导性晕厥 ,临床上此型晕厥最常见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欧洲两项关于晕厥的研究显示 ,此型晕厥占所有晕厥的 35 %~38% [2 ] 。我国缺乏准确的关于本型的小儿统计资料 ,曾有人报告本型患病率为 90 % [3 ] 。国外报告小儿晕厥总患病率为 0 1%~ 0 5 % ,5 0 %的青少年至少有一次晕厥经历 ,女性比男性更常见[1] 。反射性晕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