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缝线切割致阑尾炎术后回肠瘘1例报告吕炳蓉阑尾炎术后肠瘦,以阑尾残端座多见,多由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所致;术中误伤肠壁也可造成肠疾[‘1。但由全层减张缝线切割所致远端回肠外疾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相似文献
22.
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11~56岁,平均42岁;职业:多为轻体力劳动者;病情程度:重度3例,轻度35例;诱因:感冒后发病9例,阑尾切除术后发病3例(分别于术后第8、15、19天发病),腹肌过度运动后发病4例,无明显诱因者22例;误诊为腹痛原因待查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误诊为阑尾炎19例,其中2例术后腹痛症状未减,17例经治疗性诊断确疹为该病。其余9例首次就诊经作者确诊为该病。 相似文献
23.
1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1~64岁。腹壁窦道的原因为阑尾切除术后伤口感染2例,胆道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贲门癌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例,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1例(曾在外院行窦道切除术而后复发)。病程为6~34个月,所有病例经非手术治疗观察6周以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化疗药敏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40例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进行MTT法原代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试验, 比较两种病灶对9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7/9种化疗药物对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细胞抑制率有差异 (均为P<0.05), 其中HCPT,LOHP,CDDP对转移淋巴结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原发灶(均为P<0.05), eADM,VP-16,THP,MMC对原发灶肿瘤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灶(均为P<0.05)。5-FU,HCPT,LOHP,THP对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r=0.4142~0.5712, 均P<0.05),仅5-FU对两种病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与原发灶之间存在异质性;肿瘤原发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不能完全反映转移淋巴结的化疗耐药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中p53、survivin、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84例胃癌和大肠癌进行MTT法体外化疗药物敏感实验和p53、survivin、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分析3种凋亡抑制蛋白与9种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的关系. 结果 本组肿瘤中p53、survivin、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4%、89%、61%,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3027,P<0.05).p53强表达与紫杉醇、顺铂对肿瘤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有关(t=2.1282,P=0.0363;t=3.8850,P=0.0002);survivin蛋白强表达时,长春新碱、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降低(t=2.1693,P=0.0329;t=2.0247,P=0.0046),但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加(t=-2.9070,P=0.0047);bcl-2强表达时,氟尿嘧啶、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弱表达组(t=2.1483~3.2330,P=0.0347~0.0018).结论 消化道肿瘤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程度与部分化疗药物耐药性有关,评价某种耐药因子与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27.
大肠癌相关基因P53、nm23-H1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对大肠癌的研究已进入分子学水平 ,对其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各个阶段目前认为均受多个基因调控。因此 ,有学者将肿瘤包括大肠肿瘤归类为分子病范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 ,基因在大肠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于大肠癌密切相关的 P5 3和 nm2 3- H1基因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1 病因学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大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大肠癌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因素有关。 Reddy1 975年报告给大鼠高脂饮食可增加 DMH对大肠肿瘤的诱发率。 Bur- kitt1 993年报告低纤维高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环氧合酶2(COX-2)与多药耐药(MDR)因子P-糖蛋白(P-gp)、生存素表达及体外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40例胃癌新鲜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实验.并对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行COX-2、P-gp及生存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OX-2在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一致率为30%(P>0.05),但在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P<0.05).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与生存素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与P-gp表达呈正相关(P<0.05).9种化疗药物中,VCR、OPT、DDP对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抑制率均低于原发灶(P<0.05),仅VP-16对原发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转移灶(P<0.05).胃癌原发灶COX-2表达与5-FU、OPT的抑制率呈负相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表达与VP-16、OPT和eADM的抑制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ODX-2参与了胃癌多药耐药,且其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化疗药敏性均呈现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术后辅助化疗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大肠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结果 224例大肠癌患者中,淋巴结的转移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随癌组织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提高;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还随癌基因及其产物P53、C-erbB2、rasP21的出现而增加,而随nm23-H1的表达而降低.结论 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检测将有助于研究肿瘤淋巴转移的原因和机制,并对淋巴转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 ,74岁 ,夜间睡眠时突发下腹剧痛 ,急诊入院。查体 :痛苦面容 ,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伴肌紧张。腹腔穿刺抽出少许淡黄色伴粪臭味混浊液体 ,肛门指诊未触及肿物 ,指套带血。初步诊断 :急性腹膜炎。行急诊手术 ,术中见腹腔脓液约 2 0 0 ml,胃、十二指肠、小肠、盲肠及结肠无异常 ,直肠上段距腹膜返折2 cm可见 1 .5 cm× 1 .0 cm裂口 ,未见其它病变。取少量裂口周围组织活检 ,行裂口修补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恢复顺利 ,5个月后行造口还纳术。病理回报 :穿孔周围组织水肿、充血、大量炎症细胞。 讨论 直肠自发性破裂临床少见 ,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