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感染泡球蚴小鼠肝脏的自噬相关蛋白以及巨噬细胞不同分型的检测,探讨在泡球蚴感染过程中自噬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于感染90天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肝脏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法进行肝脏组织巨噬细胞与自噬相关蛋白共定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巨噬细胞M1、M2表达水平。结果感染90天时,实验组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均增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8±0.3和1.8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0.114和434.116,均P<0.01);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p62与巨噬细胞存在共定位表达,Pearson’s相关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2.219和36.325,均P<0.01),Manders重叠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5.410和140.665,均P<0.01);实验组小鼠肝脏巨噬细胞数增加至31.74±1.68,M1型巨噬细胞增加至66.46±1.82,M2型巨噬细胞减少至22.46±0.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9.358、194.001和759.194,均P<0.01)。结论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高表达,促进巨噬细胞以M1型极化,抑制M2型极化,以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  相似文献   
72.
刘文彬  郑砾  邓琼仙  孙先琳  吕洁 《四川医学》2013,(10):1496-1497
目的 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免疫功能进行探讨,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测患儿的IL-6、IL-2、sIL-2R、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APAAP、放射免疫扩散试验法进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的IgM和C3补体的浓度、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和IL-2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sIL-2R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HIE患儿存在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易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发热患儿病原体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FCM检测62例发热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56+),同时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查,独立和联合判断患儿可能感染的病原体,并进行比较。结果 FCM检测发热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率为89%,显著高于血常规法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判断时为95%;FCM、血常规法和两种方法联合判断发热患儿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时,FCM能较多地发现病毒或胞内菌感染,但病原体倾向不明显,血常规法可能更容易提示为细菌感染,而联合判断能提高病原体的诊断率。单独采用FCM和血常规法判断病原体的正确率分别为82%和7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采用FCM和血常规法对62例发热患儿感染病原体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74%和66%,联合判断时升至90%。结论 FCM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联合血常规可提高对发热患儿病原体判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Sino Chrom ODS-BP(4.6 mm×200 mm,5μm),流动相:1%三乙胺(pH=4.0)-乙腈(25∶75),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进样量在0.48~0.7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5.
吕洁  郁万友  董莹  嵇家燕 《江苏医药》2012,38(23):2879-2880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TIV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B组依据BIS监测值调整麻醉深度;C组患者根据经验调整麻醉深度.两组均实施TIVA.记录给药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3min(T3)和5 min(T4)的HR、MAP和苏醒拔管时间.计算丙泊酚用量、BP下降的程度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结果 麻醉诱导期,B组丙泊酚用量、BP下降程度、术中低BP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C组(P<0.05).C组有1例发生手术中知晓.结论 老年患者TIVA中依据BIS监测值调整麻醉深度能有效维持麻醉平稳,防止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F波参数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初发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进行药物和早期康复治疗1个月)和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1个月)各30例。采用维迪kepoint.net肌电-诱发电位仪,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30 d分别进行偏瘫侧和非瘫痪侧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神经的F波检测,记录平均F波的波幅、潜伏期、出现率,结合FMA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侧F波的波幅、FMA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波潜伏期、出现率比较差异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脑梗死治疗前F波波幅偏瘫侧低于正常,非瘫痪侧高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于治疗1个月患侧F波波幅接近正常,对照组患侧F波波幅明显高于正常(P<0.05)。结论 F波波幅是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评价的比较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7.
背景:泡球蚴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各种影像及免疫试验手段不能降低其误诊率.目的:观察~(131)Ⅰ-泡球蚴多抗在泡球蚴大鼠模型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肝带虫大鼠;B组:正常大鼠;C组:肝带虫大鼠.A、B组大鼠腹腔注射~(131)Ⅰ-泡球蚴多抗1 mL(37 MBq),C组大鼠腹腔注射竹~(131)Ⅰ1 mL(37 MBq),注射后24,48,72,96 h进行ECT静态显像,测定泡球蚴感兴趣区值.96 h后测量3组大鼠各组织器官单位质量每分钟放射性计数,A组大鼠计算虫,非虫比值.结果与结论:A组大鼠肝脏接种泡球蚴部位可见放射性分布,解剖后观察位置相符,72 h泡球蚴感兴趣区值最高,显像效果最好.B组和C组大鼠肝区均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3组大鼠均见甲状腺部位及胃部有放射性聚集.96 h后处死3组大鼠,A组大鼠体外放射性计数测定,泡球蚴虫体为(18.610±3.401)x10~3cpm/g,高于体内除甲状腺及胃外的脏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将泡球蚴组织与其他器官比较计算虫/非虫比值可以看出,除甲状腺和胃组织其余组织虫/非虫值均大于1.28.3组大鼠除虫体组织外,其余各组织器官的单位质量脏器每分放射性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131)Ⅰ-泡球蚴多抗能成功作用于泡球蚴并与之结合.  相似文献   
78.
背景:泡球蚴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各种影像及免疫试验手段不能降低其误诊率.目的:观察~(131)Ⅰ-泡球蚴多抗在泡球蚴大鼠模型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肝带虫大鼠;B组:正常大鼠;C组:肝带虫大鼠.A、B组大鼠腹腔注射~(131)Ⅰ-泡球蚴多抗1 mL(37 MBq),C组大鼠腹腔注射竹~(131)Ⅰ1 mL(37 MBq),注射后24,48,72,96 h进行ECT静态显像,测定泡球蚴感兴趣区值.96 h后测量3组大鼠各组织器官单位质量每分钟放射性计数,A组大鼠计算虫,非虫比值.结果与结论:A组大鼠肝脏接种泡球蚴部位可见放射性分布,解剖后观察位置相符,72 h泡球蚴感兴趣区值最高,显像效果最好.B组和C组大鼠肝区均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3组大鼠均见甲状腺部位及胃部有放射性聚集.96 h后处死3组大鼠,A组大鼠体外放射性计数测定,泡球蚴虫体为(18.610±3.401)x10~3cpm/g,高于体内除甲状腺及胃外的脏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将泡球蚴组织与其他器官比较计算虫/非虫比值可以看出,除甲状腺和胃组织其余组织虫/非虫值均大于1.28.3组大鼠除虫体组织外,其余各组织器官的单位质量脏器每分放射性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131)Ⅰ-泡球蚴多抗能成功作用于泡球蚴并与之结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由具有PICC置管资质的主管护师及以上护士对不具备置管资质护士进行一对一式培训考核、安排考核合格具有科室PICC护理资质的护士担任此类患儿的责护对降低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的效果。方法2013年9月以前我科实行全科护士均可担任PICC患儿责护,采取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培训PICC维护,选取新生儿科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期间的118例PICC置管患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9月起我科采用一对一培训模式培训PICC维护,通过考核护士获得科室PICC护理资质,担任PICC患儿的责任护士,选取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122例PICC置管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由对照组的14.41%降低到观察组的3.28%。两组非正常拔管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培训模式联合PICC置管患儿责任护士准入制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  相似文献   
80.
SPECT/CT对脊柱浓聚灶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显像在脊柱浓聚灶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99mTc-MDP骨显像可疑脊柱浓聚灶病人,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与病理(含术中病理)对照25例,随访1年对照19例,CT与MRI共同对照56例.结果:SPECT/CT显像对可疑脊柱浓聚灶诊断骨转移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8.41%,准确度为87.00%,阳性预测值为76.47%,阴性预测值为92.42%,阳性似然比为7.23,阴性似然比为0.18.结论:SPECT/CT全身骨现象可提高对可疑脊柱浓聚灶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脊柱转移瘤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