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2.
63.
胸腺瘤临床病理的预后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肿瘤大小、坏死、核分裂及包膜情况、组织学分型(按照L-B分类及M-H分类)、Massaoka临床分期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其5,10年生存率的差别,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重症肌无力的有无、肿瘤大小、坏死、核分裂及L-B分类均与预后无关(P>0.05);而肿瘤有无包膜、M-H分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有包膜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1%,无包膜者分别为54.4%和40.0%(P<0.05)。按M-H分类,髓质型5,10年生存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9.8%,混合型分别为97.5%和88.4%,皮质为主型分别为83.3%和50.1%,皮质型分别为60.2%和29.9%,分化好的胸腺癌(WDTC)分别为43.4%和0%(P<0.05)。临床分期中Ⅰ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2%,Ⅱ期分别为84.6%和78.4%,Ⅲ期分别为45.3%和19.8%,Ⅳ期分别为38.0%和0(P<0.01)。其中以细胞的异型性及有无侵犯胸腺周围器官对预后尤为重要。结论 L-B分类与预后无关;M-H分类、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尤其是瘤细胞呈多角形和大圆形、临床侵犯胸腺外器官者对预后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4.
ECLIA定量检测HBsAg及HBeAg与HBV-DNA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HBeAg和HBsAg,并分析与DNA(HBV-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筛选乙肝病人标本500份,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以HBV-DNA>500 copies/ml为阳性),按DNA含量不同分9组,同步以ECLIA检测HBeAb、HBeAg、HBsAg。结果HBeAg的含量(IU/ml)与HBV-DNA的含量(copies/ml)成正相关(r=0.99),在HBV-DNA 5×102~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比HBeAg高(P<0.05),在HBV-DNA大于1×106copies/ml时,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在500~1×106copies/ml之间,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并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逐渐下降。HBsAg的含量COI(cut off index)与HBV-DNA含量呈负相关(r=-0.94)。结论ECLIA的HBeAg定量检查可指示病人的传染性强弱,但尚不是最可靠的指标;HBeAg阴性、HBeAb阳性不是传染性消失的可靠指标;HBsAg的定量检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5.
吕宁  刘华辉  陈惠  张念  桂琦 《癌症进展》2021,19(16):1720-172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灌注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癌性疲乏量表(CFS)、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OL-C30)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CFS各维度、QOL-C30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CFS各维度评分、QOL-C30症状领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QOL-C30功能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癌因性疲乏症状及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干预.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血液保护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38例患者接受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采取减少出血和凝血功能保护等血液保护措施,分别统计切肝期、无肝期及新肝期(简称“三期”)的液体出入量及成分输血;经中心静脉采血,分别测定诱导后、切肝期1h、无肝期15min、新肝期1h时肌酐(Cr)、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测量中心静脉压及Sonoclot数据。结果患者术中输全血总量为(816±86.3)ml,输红细胞总量为(962±55.3)ml,有2例未输血;切肝期、无肝期及新肝期均维持一定尿量;三期的中心静脉压均比诱导后低(P<0.05),而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与诱导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在新肝期明显升高(P<0.05);Sonoclot指标中,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在切肝期、无肝期及新肝期均延长(P<0.05),无肝期及新肝期Clot率下降,血小板功能减退(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的血液保护应采取综合措施,切肝期应行凝血功能保护,无肝期应补充凝血成分,而新肝期在补充凝血成分的同时须注意尽早恢复新肝功能。  相似文献   
67.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2例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患者资料。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7及21岁。例1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B超、CT及MRI示右肾下极至肾门处一直径约8.0cm的囊性肿物,可见较多分隔。例2体检发现右上腹肿物。B超示右肝内大片强回声,肝内有多个小的无回声区,术前误诊为肝血管瘤,边界尚清。检索Medline及国内CBM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共报道51例,进行复习。结果 2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同侧肾脏,大体观肿瘤由多发囊性和实性区域构成,镜下肿瘤由包含肾小管的梭形细胞间质和囊肿构成。免疫组化上皮抗体、vimentin、SMA及desmin等为阳性。2例术后分别随访22及60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临床上罕见,以女性多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大部分为良性,治疗以单纯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者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8.
吕宁  匡朴 《天津药学》2002,14(6):37-38,58
目的:研究生苦黄颗粒对I型及Ⅳ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方法:分别建立I、Ⅳ型超敏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实验小鼠给予生苦黄颗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生苦黄颗粒剂浸膏0.16ml/20g抑制实验鼠毛细血管通透性(P<0.001),0.16ml/20g抑制Weister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0.01),0.16ml/20g抑制二硝基氟苯所致昆明种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P<0.01)。结论:生苦黄颗粒剂对于I型及Ⅳ型超敏反应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原理,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的混合模型,指导发热门诊智慧药事服务模式再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原始需求数据,运用AHP-DEMATEL方法计算,然后进行同行竞争性评估和质量规划,确定患者需求的最终权重,之后将患者需求转化为相应的服务质量特性,并构建质量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再造方案并实施。结果 以全自助取药和患者分流为特点的新模式实施后,患者平均取药时间由257 s缩短至102 s,患者平均等候注射时间由945 s缩短至323 s,同时避免药师与患者的直接接触,极大程度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患者满意度从88.50%提升至95.73%,另一方面药师满意度达到99.26%,医护人员满意度达到98.12%。药师人力成本投入下降95.8%,管理时间成本投入下降81.8%,调剂正确率提升至100%。结论 运用AHP-DEMATEL和QFD方法能确定影响高品质智慧药事服务的关键质量特性,为新模式再造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方向,从而显著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加强感染防控工作的药学保障。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优势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后低血压时,在纠正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有创压力监测的意义.方法 82例优势右冠脉PPCI术后低血压患者按是否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纠正低血压所使用的时间.结果 在纠正低血压的治疗过程中,22例未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的患者中有5例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22.7%,纠正低血压使用的平均时间为(53±7.2)h;60例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的患者中未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情况,纠正低血压使用的平均时间为(36±5.6)h;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势右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STEMI患者,PPCI术后低血压时,在对低血压进行纠正的治疗过程中,依据有创压力监测数据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同时能够更快地纠正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