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对3种不同厚度高透氧化锆修复体颜色的影响,为粘接剂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案。方法 制备不同厚度(1.5、2.0、2.5 mm)的高透氧化锆修复体各20个。将3种厚度修复体分别使用3种颜色粘接剂粘接于喷砂后的种植基台上,记为1.5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2.0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2.5 mm透明、有色、白色研究组;将未粘接于种植基台上的3种厚度修复体记为1.5 、2.0 和2.5 mm对照组;每组修复体各5个。应用VITA Easyshade Ⅴ比色仪测量各组修复体的色彩参数(CIE L*a*b*),并计算粘接前后修复体的色差值(ΔE),对比肉眼可察觉阈值和临床可接受阈值,以评价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程度。结果 (1)种植基台背景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分析:1.5 mm透明研究组ΔE(8.51)高于临床可接受阈值;2.0 mm透明研究组ΔE(2.03)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但高于肉眼可察觉阈值;2.5 mm透明研究组ΔE(1.26)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2)粘接剂颜色对不同厚度修复体颜色的影响分析:当修复体厚度为1.5 mm时,仅有色研究组ΔE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但仍高于肉眼可察觉阈值,且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1.941,P < 0.05);当修复体厚度为2.0 mm时,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683,P < 0.05),且均低于临床可接受阈值,仅有色研究组ΔE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但有色研究组ΔE与透明研究组Δ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修复体厚度为2.5 mm时,不同粘接剂组间Δ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683,P > 0.05),且均低于肉眼可察觉阈值。结论 种植基台背景色及粘接剂颜色均会对较薄高透氧化锆修复体的颜色造成影响。在种植义齿修复过程中,当设计的修复体厚度< 2.5 mm时,推荐使用与修复体颜色一致的有色粘接剂;当修复体厚度≥ 2.5 mm时,种植基台背景色和粘接剂颜色对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较小,3种粘接剂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差异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施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209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化疗结束后4周内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均对乳腺原发灶进行临床体检、乳腺X线检查和(或)超声检查.实施新辅助化疗后,依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对乳腺癌原发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Miller和Payne(MP)分级系统进行病理评价.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的相关性.结果 (1)新辅助化疗后依临床体检结果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124例,疾病稳定41例,疾病进展11例.(2)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乳腺X线检查87例,依乳腺X线检查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37例.(3)新辅助化疗后MP分级病理评价:1级14例,2级35例,3级106例,4级36例,5级18例.(4)临床体检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33.668,P=0.001),乳腺X线检查相关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x2=22.404,P=0.004).(5)新辅助化疗病理评价与X线检查相关临床评价存在差异的病理学改变有:残存浸润癌以脉管瘤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残存,伴明显沙砾样钙化及周围组织的沙砾样钙化;间质结节状纤维化等.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评价与病理评价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伴有大片黏液湖形成的黏液腺癌、导管内癌的残存伴沙砾样钙化及间质结节状纤维化可能是临床评价低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可能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疗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频谱染色体组型(Spectral karyotyping,SKY)技术是新出现的一种细胞遗传学方法,它可在一次杂交中分辨全部24种人类的染色体。与传统显带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相比,较方便,较全面的分析鉴定染色体的异常。本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其在肿瘤细胞遗传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及与食管鳞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MTA1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TA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胞核,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出现胞浆与胞核同时着色。正常组织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食管鳞癌不同进展阶段的组织中MTA1表达逐渐升高,并且出现异位表达。结论 MTA1与食管鳞癌的侵袭和转移高度相关,在食管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能力的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细辛脑注射液辅佐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细辛脑注射液静滴,剂量为0.5mg/(kg.d),用药3~7d,对照组除不给予细辛脑静滴外,与治疗组均视病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及退热、止咳、平喘、吸氧、强心等治疗。结果治疗组70例,显效5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70例,显效24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74.2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辛脑注射液辅佐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涎腺癌160例,全部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其中5年以上随诊128例,10年以上110例,重点分析形态学特征与存活率的关系。粘液表皮样癌5年存活率69.2%,低于多数报道。腺样囊性癌5年存活率74.1%,两者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无关。腺癌5年存活率71.49%,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肯定关系。恶性混合瘤5年存活率为70.4%,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肯定关系。腺泡细胞癌7例,5年全部存活,其结果高于其他报道。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其中HBV-DNA阳性400例(拷贝数>500/ml),按HBV-DNA含量由低到高分8组;其余为HBV-DNA阴性对照100例。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HBeAb)与PreS1Ag。结果:(1)HBV-DNA<1×106/ml,PreS1Ag的阳性率比HBeAg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DNA1×106/ml以上,PreS1Ag与HBeA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HBV-DNA<1×105/ml,PreS1Ag阳性率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不同组间的PreS1Ag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HBV-DNA<1×107/ml,HBeAg的阳性率随着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不同组间的HBeAg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HBV-DNA<1×106/ml,HBeAb有较高的阳性率,并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组间的HBeAb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5)以HBV-DN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HBeAg的灵敏度为68.5%(274/400),阴性预示值为43.2%(96/222),检测有效率为64.8%(324/500);均低于PreS1Ag的灵敏度90.0%(360/400),阴性预示值55.6%(50/90),检测有效率82.0%(410/500)。结论:PreS1Ag比HBeAg较准确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是“乙肝五项”有益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中丁香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刺五加药材中丁香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甲醇-水-乙酸(300∶700∶3.5)为流动相,流速:0.8 m l.m in-1,检测波长265 nm。结果丁香苷的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1.23%。结论该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0.
非霍奇金淋巴瘤11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修订的欧美/世界卫生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分类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REAL/WHO淋巴瘤分类方案,对1996年1月至2003年6月间有计划地应用含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加或不加放射治疗所治疗的1125例NHL的临床病理特点、疗后完全缓解(CR)率、长期生存率、预后因素及其临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NHL主要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和长期生存率进行了总结.结果 本组NHL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8例(32.7%);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137例(12.2%);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10例(9.8%);滤泡淋巴瘤98例(8.7%);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瘤69例(6.1%);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59例(5.2%);B细胞小淋巴细胞淋巴瘤52例(4.6%);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51例(4.5%);间变大细胞淋巴瘤32例(2.8%).全组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2.0%,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6.8%与52.3%.临床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晚(Ⅲ、Ⅳ期),行为状态评分为ECOG 2~4,有全身症状,高龄(>60岁),巨块病变(≥10.0cm),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结外器官受侵>1个部位以及骨髓、胃肠道、肝、肺、中枢神经系统受侵为不良预后因素(P<0.001).不同NHL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结果提示NHL新病理分类方案对NHL的分类、指导治疗和了解预后有意义,尤其是为NHL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