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缺血再灌注对正常组织具有损伤作用,但是它对于肿瘤组织的影响以及在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还不清楚.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意义.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实验外科进行,参加人员为本科全体医护人员.实验动物为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36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雌雄不拘).干预通过超声引导将VX2肿瘤组织混悬液穿刺注射到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建立肝脏肿瘤模型,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肝动脉分支60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造成肝脏肿瘤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实验动物的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肝脏组织中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至0 min达最低点,随后有所升高,至7 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t=24.83~65.01,P<0.01),而肿瘤组织的SOD含量变化趋势除了1 h达最低点外其余皆与肝脏组织相似,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t=4.68~12.42,P<0.01);肝脏组织的MDA含量于0min时升至最高,随后开始下降,至7d时仍高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t=7.39~42.05,P<0.01),而肿瘤组织的MDA含量于1h降至最低,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8.65~18.07,P<0.01).结论肿瘤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损伤较正常肝脏组织明显,可能对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患者上腔静脉 (SVC)血流频谱形态变化 ,探讨其频谱特征。方法 :对 48例 SVCS患者和 42例健康志愿者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 Acuson XP/10及 Sequoia512彩色电脑声像仪 ,同步连接心电图及呼吸信号记录仪。结果 :48例 SVCS患者外压型 3 8例 ,腔内型 9例 ,其它 1例。外压型因狭窄程度不同 ,SVC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不同 ,14例外压伴轻度狭窄者 SVC频谱呈全填充状 ,但 S波、D波清晰可辨 ;19例外压伴中度狭窄者频谱呈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 ,收缩期S波、舒张期 D波难以分辨 ;5例外压伴重度狭窄及 9例腔内型者 ,血流频谱均呈低幅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频谱。外压伴轻中度狭窄、伴重度狭窄时 SVC峰值速度分别为 (198.0± 2 6.0 9) cm/s,(2 5.3 4± 19.47)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腔内型血流速度为 (16.4± 6.91)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其它 1例为 SVC术后瘢痕性狭窄 ,SVC血流速度加快。 48例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 ,SVC血流频谱峰值速度受呼吸运动影响减小。结论 :不同原因及狭窄程度的 SVCS其频谱形态及流速在心动周期及呼吸周期中表现不同 ,该特征性变化为超声诊断 SVCS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掌上超声在野战环境下建立髂动脉枪弹伤大出血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野战环境下,选择长白猪8只,实验前采集血压、心率等指标。采用掌上超声定位右侧髂动脉,并标记体表弹着点,由专业射手进行射击并保持自由出血30 s,通过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确定是否出现失血性休克。在实验后处死动物,沿弹道进行解剖,明确髂动脉断裂情况。 结果8只动物均一次性建模成功。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收缩压降低[(144.38±14.74)mmHg vs (110.00±29.89)mmHg,P=0.001,1 mmHg=0.133 kPa],舒张压降低[(96.63±17.20)mmHg vs (74.63±22.06)mmHg,P<0.001],平均动脉压降低[(110.63±15.99)mmHg vs (88.38±27.12)mmHg,P=0.003],心率增快[(67.25±7.73)次/分 vs (94.50±16.62)次/分,P=0.004],符合失血性休克表现。枪弹射击后,即刻见鲜红色血液喷射而出。解剖后大体观察7只(87.5%)动物髂动脉完全破裂,1只(12.5%)髂动脉不完全断裂,所有动物肌肉损伤严重,股骨均可见粉碎性骨折。 结论在野战环境下,掌上超声引导髂动脉枪弹伤建模成功率高,动物模型稳定,为进一步探索枪弹伤致交界部位致命性大出血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上腔静脉频谱多普勒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序贯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时上腔静脉多普勒频谱变化规律 ,预测疾病的演变过程。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2 2例肿瘤性SVCS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上腔静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分析心动、呼吸周期对上腔静脉频谱的影响。结果  2 2例SVCS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阶段上腔静脉频谱形态表现为从连续性、宽带状向期相性的变化趋势 ;治疗前S波、D波峰值速度分别为 (15 4.78± 5 2 .15 )cm /s、(15 9.3 8± 46.5 6)cm /s ;治疗后S波、D波峰值速度分别为 (5 8.78± 3 3 .43 )cm /s、(3 4.96± 17.5 6)cm/s。治疗前S波、D波峰值速度在呼吸周期中的差值分别为 (2 .14± 2 .0 8)cm /s、(2 .73± 2 .68)cm /s ;治疗后其差值分别达到 (7.68±6.2 2 )cm/s、(6.3 2± 4.98)cm/s。结论 在肿瘤所致SVCS疾病演变过程中 ,上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呈规律性特征 ,体现在心动及呼吸周期中血流频谱波形及速度的动态变化 ,该变化可预示SVCS疾病过程的转归 ,便于评价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是一项微创治疗肝脾破裂出血的新方法,止血效果确切[1-2]。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肝脾破裂出血2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评估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肝移植术后复查患者41例,其中15例超声诊断为ITBL。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采用ARFI技术测量检测深度为4、5cm的肝脏剪切波速度(SWV)值,同时检查患者肝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TBL患者与非ITBL患者同一检测深度SWV值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ITBL患者不同检测深度SWV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分析所有患者不同检测深度SWV值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TBL患者、非ITBL患者检测深度为4cm时SwV值分别为(1.561±0.425)、(1.121±0.16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P=0.01);检测深度为5cm时SWV值分别为(1.608±0.545)、(1.175±0.173)m/s,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454,P=-0.034)。同一ITBL患者不同检测深度S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不同检测深度SWV值均与碱性磷酸酶浓度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67,P值均为0.000);同时均与γ-谷酰转肽酶浓度相关(r=0.482,P=0.007;r=0.508,P=0.004)。结论ARFI技术对肝移植术后ITBL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急救医学是处理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专门学科,重点关注各种伤病的急危重阶段的快速、有效处理。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心、肺、脑的复苏,循环功能引起的体克、急性创伤、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和急性中毒等;在时间段上包括院前处理(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危重病人监护病房(ICU)三部分。美国是国际上急救医学发展最早和最成熟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将超声装备到了救生直升机和救生艇。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设备体积更小,机动、灵活,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功能进一步完备,使其成为唯一最早用于院前救治的影像学技术,已在突发灾难的现场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非辅助生殖技术所致的宫内外同时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非辅助生殖技术所致的宫内外同时妊娠患者经腹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宫内妊娠结局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结果:通过经腹壁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14例首诊高度怀疑并提示宫内宫外同时妊娠,超声仅发现宫内孕囊及附件区包块,但无法确认包块是宫外孕或黄体破裂者1例,经后穹窿穿刺出不凝血而高度怀疑;附件包块漏诊1例,1周后腹痛复查时证实。上述16例患者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经腹壁及经引道超声检查两者联合应用,宫内外同时妊娠诊断符合率达87.50%。其中仅4例宫内继续妊娠,2例得以足月生产,另外2例分别于16周4天和18周1天流产。结论: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是提高宫内外同时妊娠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同时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仔细全面的超声检查、超声图像的认真分析,可有效减少宫内外同时妊娠的误、漏诊。早期的诊断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核潜艇艇员远航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艇员 49名 ,采用美国 HP10 0 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M型取样线置于 2 a区 ,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及心电图 R-R间期 ,计算左室舒张末容量 (ESD)、收缩末容量 (ESV )、射血分值 (EF )、小轴缩短率 (FS)、心输出量 (CO)及每搏量(SV) ;于心尖四腔切面 ,将 M型取样线置于室间隔左室面边缘与左室房室平面 (即二尖瓣环 )交界处 ,分别测量舒张早期房室平面位移值 (T)及左房收缩引起的房室平面位移值 (A)。结果 :本组人员远航后血压升高 (P<0 .0 5 ) ,心率加快 (P<0 .0 1)。EDV和 SV值增加 (10 8± 16vs98± 15 ,P<0 .0 1;69± 10 vs63± 10 ,P<0 .0 1) ,主要收缩功能指标包括 EF,FS及 CO与远航前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房室平面位移值 A增大 (0 .64± 0 .12 vs 0 .5 6± 0 .11,P<0 .0 5 ) ,T值明显变小 (1.3 4± 0 .2 3 vs 1.49± 0 .2 4,P<0 .0 1)。结论 :核潜艇远航可引起艇员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以及随之而来的心脏舒张功能减低 ,但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