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向谦  王永占  蒲红 《中外医疗》2009,28(16):3-4
目的比较因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不同依从性对疾病诊断,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6例因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按依从性程度分组,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明确诊断所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出院时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依从性较好者(148例)明确诊断所需要时间(2.3~5.1d,P〈0.0001)和平均住院日(9.5~13.9d,P=0.002)明显低于依从性欠佳患者,治愈率(79.7%~67.2%,P〈0.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同等诊疗水平条件下,患者依从性对消化性溃疡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通过充分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依从性能尽早明确诊断、缩短治疗需要时间及提高消化性溃疡住院期间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根除Hp的疗效。方法将128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实验组(68例)口服兰索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疗程14 d。治疗后4周及随访半年,均行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根除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胃排空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可提高FD的疗效,对HP阳性FD患者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蒲红  向谦 《西部医学》2012,24(4):675+677-675,677
目的探讨传统食管支架和放疗支架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适应证、禁忌症和自愿的原则对晚期食管癌安置传统支架15例,放疗支架8例。结果 23例均1次性安装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血红蛋白升高,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放疗组再狭窄率低,生存时间长,与传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优于传统支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向谦  岳光平  蒲红 《中外医疗》2011,30(28):58-59
目的探索ERCP及EST取石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作用以及其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6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按是否于入院24~48h内行急诊ERCP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间疾病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本次平均住院天数、恢复肠内营养所需时间,疾病经济负担,并对经济学指标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经ERCP和EST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恢复肠内营养所需时间和疾病经济负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ERCP和EST的处理,有利于减轻胰腺炎患者痛苦,促进恢复,缩短本病需要住院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岳光平  蒲红  董刚强  向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3):1541-1542,1544
目的评价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患者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73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73例患者共完成治疗69例,成功率94.5%。胆管结石49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4例,乳头癌3例,乳头良性狭窄7例,失败4例。其中49例胆道结石组中,48例经乳头奥狄氏括约肌切开(EST)或气囊扩张乳头后,取石成功,7例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6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症状均很快缓解。1例因结石较多并且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转外科行开腹手术,13例肿瘤组中,4例胰头癌、6例胆总管癌患者均安置金属支架,引流通畅,均顺利出院。本组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及操作,治疗性ERCP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代替部分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肌肉减少症(Src)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拟评估术前Src与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初次诊断和接受首次TACE治疗的155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其中98例纳入分析.依据术前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3( interleukin23,IL-23)、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40例慢性乙型肝炎,38例代偿期肝硬化,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及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和IL-23、CRP呈正相关。结论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远高于正常人,与公认的反应炎症状态的指标CRP呈正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慢性炎症和肝纤维化;②IL-17和IL-23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23可能通过诱导 IL-17的产生而使后者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玲霞  向谦  蒲红 《中外医疗》2013,(25):50-51,53
目的观察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治疗中的变化情况,探讨PCT对于SBP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自发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0例无自发性腹膜炎(非SBP),动态观察患者体温、腹部体征、腹水检查、血常规、PCT,了解PCT变化与SBP的关系。结果 SBP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CT水平与SBP预后正相关,P〈0.05。结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PCT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CT值高低与病情呈正相关,早期检测PCT对及早使用抗生素,改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糖尿病大鼠Toll样受体(TLRs)和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鼠糖尿病模型,喂食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4周后,流式细胞术对糖尿病大鼠脾脏T细胞TLR2、TLR4、IFN-γ和IL-4水平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TLR4在脾脏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氟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TLR2与TLR4的表达水平;伊曲康唑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Th1型免疫应答.结论: 3种抗真菌药物可以通过激发宿主对真菌的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促进机体对真菌的抵御.  相似文献   
20.
向谦  陈霞  陈旭平 《安徽医学》2017,38(5):598-601
目的 通过慢性肝病调查问卷,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非酒精性肝病患者63例,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类型分组,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19例,采用慢性肝病问卷量表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评分负担总体情况和在腹部症状、疲劳、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6个维度的分布.在组内分别评估性别、病程时间、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对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的影响.结果 6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问卷评分在各个维度综合评分为(5.66±0.50)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评分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以焦虑(P=0.0081)、活动(P=0.0275)、情感功能(P=0.0243)维度最为突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肥胖(P=0.0135)与慢性代谢性疾病(P=0.0162)患者问卷评分更低;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病程>6个月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活动、情感和焦虑纬度.可以对不同临床特点患者在相应维度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