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甘草酸二铵结肠定位微囊(DCSM)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研究。方法: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甘草酸二铵结肠定位微囊,以释放度为指标,确定果胶与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的比例及包衣增重,以微囊收率为指标,采用U8(84)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确定果胶与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的比例为1∶4,包衣增重43%;优化包衣工艺为包衣液浓度4%,进风温度55℃,喷雾压力2.6 kg,输液速度0.6 mL·min-1。结论:DCSM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定位释药特性,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22.
过去几十年中,微泡作为超声造影剂广泛应用于肿瘤成像领域,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结合载药微泡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发挥治疗作用。微泡作为微米级载体难以透过肿瘤内皮细胞间隙,纳米级递药系统——纳泡应运而生,两者结构特征相似,但尺寸上的差异突显出纳泡在药物递送方面独特的优势。本综述以外壳材料为分类原则,对用作超声诊断或治疗的微/纳泡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微/纳泡的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复方丹参滴丸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柏  潘振华  曹德英 《中国药房》2007,18(9):708-710
复方丹参滴丸(CDDP)是在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制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剂,在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上均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救药物。1997年12月9日,复方丹参滴丸以药品的身份正式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临床用药申请,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美国FDA的临床用新药申请(I ND)的中药制剂,实现了中药正式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并被国家列为临床急救必备的药物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医药专家对复方丹参滴丸质量评价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24.
潘振华  向柏  刘焕龙  方瑜  敦洁宁 《中国药房》2007,18(25):1955-1957
目的:制备格列喹酮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性。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溶剂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格列喹酮固体分散体,并与原料药比较体外溶出度。结果: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愈快。载体为PVP所制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行为总体优于载体为PEG者。格列喹酮-PVP固体分散体(1∶7)10min内体外溶出度达到70%以上,优于格列喹酮原料药。结论:成功制备了格列喹酮固体分散体。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制备格列吡嗪缓释滴丸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以聚乙二醇类和硬脂醇为载体材料制得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格列吡嗪缓释滴丸。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对零级、一级等体外释药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将r2(确定系数)和AIC(Akaike’s informulation criteri-on)作为评价指标,自制缓释滴丸模型拟合结果以零级和Higuchi方程更优,16 h累积释放度达到95%以上。结论:自制缓释滴丸中药物实现近恒速释放,与市售制剂相比释药更完全,扩散为其主要释药机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可分剂量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片(EDDTEM)的处方进行研究,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EEM)并压制成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结果EEM的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与药物比例为6∶1,海藻酸钠-壳聚糖比例为4∶1,海藻酸钠浓度为2.5%。所制缓释片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理为扩散和溶蚀并存。结论EDDTEM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27.
微针属于非侵入性经皮给药方式,显示出较高的生物利用度,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和首过效应。微针材料的选择从不锈钢到硅再到陶瓷,虽各有优点,但均因生物相容性、皮内残留不降解的问题而逐渐被淘汰。聚合物因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毒性较低、韧性良好和成本低等特点,逐渐成为微针制备的首选材料。聚合物制备微针后通过光学、机械力测试系统,皮肤模型及动物模型等表征手段来确认微针的安全有效。本文主要对微针制备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材料及微针表征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微针的产业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市售固体剂型罗红霉素制剂溶出行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不同制药公司生产的罗红霉素制剂(片,胶囊,颗粒剂)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硫酸溶液(75→100)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溶出度。结果不同制药公司及同一公司生产的不同批号的片和胶囊的溶出度基本上能达到药典规定标准(即45 min溶出量分别为≥80%和≥75%)。各公司生产的颗粒剂,其溶出度差异显著。结论建议对颗粒剂的溶出度制定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29.
向柏  孙英华  张媛  耿革霞  王卓  何仲贵 《中草药》2005,36(12):1813-1815
苦参总碱是由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中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调血脂、抗肝炎、抗肿瘤、防止白细胞减少、抗辐射、抗过敏、镇痛平喘、祛痰等作用。目前上市的制剂有心律宁片(苦参总碱片),  相似文献   
30.
类器官作为一种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采用各种组织培养技术开发自组装的3D结构,类器官可重现器官固有结构中细胞的高度复杂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研究调节机体发育和疾病的机制、高通量药物筛选及个性化治疗等。为更好地重现微环境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共培养策略已经扩展到更多的细胞类型,共培养策略的迅速发展使类器官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并为治疗人类疾病和再生医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阐述共培养策略在类器官生成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不同细胞成分及微生物组与类器官共培养的应用,以期为构建开发具有更高体内模拟程度的类器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