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48篇 |
免费 | 1576篇 |
国内免费 | 8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0篇 |
儿科学 | 173篇 |
妇产科学 | 163篇 |
基础医学 | 1239篇 |
口腔科学 | 260篇 |
临床医学 | 4800篇 |
内科学 | 2211篇 |
皮肤病学 | 270篇 |
神经病学 | 724篇 |
特种医学 | 109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6篇 |
外科学 | 1656篇 |
综合类 | 8627篇 |
预防医学 | 3388篇 |
眼科学 | 356篇 |
药学 | 3549篇 |
51篇 | |
中国医学 | 3438篇 |
肿瘤学 | 8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8篇 |
2023年 | 756篇 |
2022年 | 846篇 |
2021年 | 939篇 |
2020年 | 661篇 |
2019年 | 711篇 |
2018年 | 770篇 |
2017年 | 491篇 |
2016年 | 564篇 |
2015年 | 682篇 |
2014年 | 1779篇 |
2013年 | 1319篇 |
2012年 | 1496篇 |
2011年 | 1608篇 |
2010年 | 1483篇 |
2009年 | 1478篇 |
2008年 | 1521篇 |
2007年 | 1672篇 |
2006年 | 1513篇 |
2005年 | 1726篇 |
2004年 | 1492篇 |
2003年 | 1286篇 |
2002年 | 1039篇 |
2001年 | 953篇 |
2000年 | 875篇 |
1999年 | 825篇 |
1998年 | 649篇 |
1997年 | 641篇 |
1996年 | 536篇 |
1995年 | 471篇 |
1994年 | 413篇 |
1993年 | 299篇 |
1992年 | 267篇 |
1991年 | 229篇 |
1990年 | 217篇 |
1989年 | 156篇 |
1988年 | 100篇 |
1987年 | 101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72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10篇 |
1960年 | 5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后,在免疫抑制剂对热痛觉过敏改善的情况下,免疫抑制剂是否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提高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大鼠的热耐受时间.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建立CCI模型.将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环孢素(CsA)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术后第3大神经性疼痛表现明显后,CsA组按体重6 mg/kg(浓度10 mg/mL)经腹腔注射CsA,NS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 同时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并制成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中枢小胶质细胞在疼痛刺激下的形态和分布变化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影响.结果 CsA组注射CsA后热痛觉过敏明显减轻,10 d后热耐受时间恢复至造模术前水平.生理盐水组在脊髓L4~6节段的灰、白质中均可见大量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而CsA组在相应部位均可见正常形态的小胶质细胞,CsA组腰段脊髓灰质、白质内小胶质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免疫抑制剂CsA可抑制中枢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并与神经损伤后的热痛觉过敏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92.
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三例临床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CM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UCMD、2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1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并对标本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2例UCMD和1例DMD患者的标本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UCMD患者均以新生儿肌张力低下为首发表现,其临床标志为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组织化学染色提示UCMD患者存在肌纤维发育不良伴结缔组织增生,坏死和变性不及DMD患者显著.抗Ⅵ型胶原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例UCMD患者中1例为完全缺失,2例仅为部分缺失.免疫荧光染色能更清晰地显示Ⅵ型胶原的部分性缺失.结论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是UCMD的标志性临床特征.抗Ⅵ型胶原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确诊UCMD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对1型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及B淋巴细胞瘤相关X蛋白(Bcl-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具有稳定性状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并将其应用于1型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将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A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壳聚糖治疗组;C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治疗组;D组:对照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及VEGF、HIF-1α、Bcl-2及Bax等因子的表达。结果:制作出具有稳定性状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其封包率为28.29%,24 h后降解率为25.5%,无突释效应。通过创面用药干预,C组在第21天创面愈合率最高,而D组最低,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VEGF及Bcl-2的灰度值在第3~15天增长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回落,C组从第11天开始,D组从第7天开始,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1天C组的VEGF和Bcl-2表达最高,两者在D组表达最低。HIF-1α和Bax灰度值均从第3天的最高峰开始回落,C组降速最快,D组降速最慢,第21天C组的HIF-1α和Bax灰度值最低,两者在D组最高,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研究能制作出性状稳定的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纳米颗粒缓释凝胶制剂,其缓释给药途径能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的修复起到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病例资料介绍
现病史患者男性,22岁,住院号483130,因“双小腿活动后无力、酸胀3个月余”于2006年3月20日收住我院。患者于2005年12月中旬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下肢无力,平地行走20min后出现双下肢无力、酸胀,伴小腿后部发僵和疼痛,稍作休息后可好转,当时未予任何处理。之后病情逐渐加重,至2006年1月底,行走10min后即出现双下肢无力、酸胀,休息后好转。入院前行走数分钟后便出现双下肢无力、酸胀,但休息后仍可好转。患者自起病以来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头痛、头胀、关节肿痛和肢体水肿等表现,大小便正常。 相似文献
995.
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护理方案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入院后即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计划,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护理并于病情相对稳定后(14d)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神经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和早期的心理护理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报道1例以多脑神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中的抗髓过氧化物酶蛋白(MPO)阳性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以"ANCA、MPO,血管炎,脑神经"等关键词在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在Pub Med数据库以"ANCA,MPO,vasculitis,cranial neuropathies"等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文献报道35例累及脑神经的MPO阳性ANCA相关血管炎(AAV)患者,分析本病例以及文献报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报道国内首例以不伴有肥厚性硬脑膜炎的多脑神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MPO-ANCA阳性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共36例累及脑神经的MPO-AAV患者,年龄46~80岁,男女性别比为1∶1,以日本和中国病例居多;多脑神经较单脑神经受累更常见,受累脑神经中以听神经最为常见,其次为面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合并症状:以肥厚性硬脑膜炎最多见,其次为鼻窦炎、中耳炎等耳鼻喉科症状。结论 MPO-AAV临床表现广泛且涉及各器官,部分可出现脑神经损害,依据抗体对AAV患者进行分类较临床征候学分型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是蛛网膜下腔出(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国内已报道的不足200例,其以特征性的CT表现和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为特点,近年来已被认同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非金属的陶瓷桩和玻璃纤维桩由于美学上的优势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金属桩,尤其是在前牙的修复中。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3种不同类型的桩采用不同的粘接系统以双重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后的抗折断强度。材料和方法收集63颗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人上颌中切牙,室温保存于中性缓冲液中。 相似文献
1000.
鲍利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9):571-573
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程度对于种植修复的长期效果十分重要,平台转换设计可以减小种植体颈部骨吸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原因和平台转换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