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33篇 |
免费 | 1138篇 |
国内免费 | 6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7篇 |
儿科学 | 143篇 |
妇产科学 | 90篇 |
基础医学 | 954篇 |
口腔科学 | 252篇 |
临床医学 | 3340篇 |
内科学 | 1623篇 |
皮肤病学 | 161篇 |
神经病学 | 478篇 |
特种医学 | 7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1篇 |
外科学 | 1055篇 |
综合类 | 5940篇 |
预防医学 | 2358篇 |
眼科学 | 160篇 |
药学 | 2472篇 |
48篇 | |
中国医学 | 2652篇 |
肿瘤学 | 5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2篇 |
2023年 | 642篇 |
2022年 | 768篇 |
2021年 | 898篇 |
2020年 | 772篇 |
2019年 | 627篇 |
2018年 | 615篇 |
2017年 | 374篇 |
2016年 | 435篇 |
2015年 | 525篇 |
2014年 | 1043篇 |
2013年 | 962篇 |
2012年 | 1146篇 |
2011年 | 1136篇 |
2010年 | 1093篇 |
2009年 | 1061篇 |
2008年 | 969篇 |
2007年 | 1023篇 |
2006年 | 899篇 |
2005年 | 953篇 |
2004年 | 868篇 |
2003年 | 767篇 |
2002年 | 715篇 |
2001年 | 625篇 |
2000年 | 548篇 |
1999年 | 477篇 |
1998年 | 331篇 |
1997年 | 368篇 |
1996年 | 327篇 |
1995年 | 313篇 |
1994年 | 260篇 |
1993年 | 187篇 |
1992年 | 192篇 |
1991年 | 188篇 |
1990年 | 160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89篇 |
1987年 | 105篇 |
1986年 | 51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5篇 |
195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手段.而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供应器和代谢中心,尤其对于以高能量需求为特征的神经系统至关重要.此外,它在维持钙稳态、调节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能量平衡与代谢、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通过... 相似文献
64.
65.
司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88,(4):33-33
嘉兴市分会于7月2—4日举行年会活动。参加代表116人。会议上交流论文17篇。邀请中国药学会浙江分会副秘书长、省药物分析学会主任委员、省药政处副处长倪慕慈副主任药师和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剂学副教授梁文权分别作了题为“标准与检验方法”、“药剂新剂型进展”学术报告。会上还传达了市科协的“一大”精神,讨论了学会有关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肿瘤缺氧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转录组的影响,筛选差异基因,为探索细胞耐受缺氧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信息。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得缺氧培养下的MM细胞株以及患者骨髓来源CD38阳性细胞的表达谱芯片,利用Limma包分析缺氧环境下一致性较好的差异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并用TCGA数据库研究其表达水平与MM患者生存的关系。最后利用差异基因预测抑制缺氧微环境的潜在药物。结果 针对2种数据集共筛选得到28个一致性较好的差异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代谢途径、线粒体结构、自噬等,这可能与MM的缺氧耐受有关。生存分析显示: ANXA1、CLU、DPYSL3、CEP128、DDIT4、HMGCS1基因的高表达导致MM患者预后变差。CMAP分析提示PARP抑制剂可抑制缺氧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得到了缺氧影响MM的差异基因,发现其中部分基因的高表达可导致MM患者预后变差,这可能与缺氧环境导致肿瘤细胞生存增强有关。PARP抑制剂可能成为缺氧抑制剂,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早接触临床床旁教学模式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麻醉学班2011级及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11级60人为对照组,2012级60人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实践为主的床旁教学改革模式,而对照组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结束后对所有试验对象进行书面理论测试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对两级学生做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临床技能考核和书面理论测试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教学效果评价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接触临床床旁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改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