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2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04篇 |
综合类 | 166篇 |
预防医学 | 6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8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3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摘要】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对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及其对脊髓背角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吗啡组)、B组(10%DMSO 5 mL/kg+吗啡组),C组(10%DMSO 5 mL/kg+生理盐水组)和D组(生理盐水组)。各组大鼠分别每d3PM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DMSO,30 min后皮下注射吗啡或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1 d,注药后3 d、6 d、10 d大鼠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的变化及脊髓背角TNF?鄄α表达情况。结果 与注药前相比,A组注药后3 d开始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缩短,10 d进一步缩短(P<0.01)。与A组比较,B组注药后6 d、10 d热刺激撤足潜伏期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脊髓背角TNF?鄄α表达较其它组增高(P<0.01)。B组TNF?鄄α的表达较A组低,较D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SO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角TNF?鄄α的产生而减轻吗啡诱导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药学干预指导心内科患者活血化瘀中成药的使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3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188例,2022年7月至12月)和干预组(196例,2023年1月至6月)。对照组按照本院常规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干预组在常规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化手段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长、费用(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和中成药费用)、临床合理使用情况及活血化瘀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药品费用和中成药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长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血化瘀中成药品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不合理医嘱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的活血化瘀中成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结论 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药学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药品费用和提高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合理用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孕妇,26岁,体重66kg。因停经31周,活动后气促、胸闷4^ 月,加重1月收入院。入院诊断:孕31周、单胎、先天性心脏病、ASD、心功能Ⅳ级。体格检查:神清合作,营养一般,面色紫绀,勉强平卧,颈外静脉显露明显,杵状指(趾),双下肢轻度水肿;呼吸(RR)23次/min、心率(HR)90~120次/min、血压(BP)80~90/30~40mmHg(1kPa=7.5mmHg),鼻导管吸氧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0%~85%;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是尿石症的现代先进、微创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手术过程中可出现多种相关并发症。现报告1例ASAI级47岁女性患者因“双肾结石并泌尿系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侧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出现低氧血症急性肺水肿,继而脓毒性休克,结合文献对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并发急性肺水肿、脓毒性休克的防治进行复习,术中麻醉医生要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主动参与到围术期医学中,在并发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7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76例,取得满意疗效.该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能方便准确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对骨折端具有加压作用,固定牢靠;穿针部位避开骨折处,且穿针数目少,术中软组织损伤少;术后调整容易,不影响非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认为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治疗宜尽早彻底清创,骨折暴露复位,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既有利于骨折愈合,也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及减少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aCO2-EtCO2差值可否作为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栓塞的监测指标,用于二氧化碳气体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了2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2例气体栓塞的患者主要表现为SpO2的轻度下降和呼末二氧化碳(EtCO2)短暂升高,其中1例患者心前区均可闻及磨轮音。2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氧合指数下降的同时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aCO2-EtCO2差值增大。经处理后,2例患者的氧合改善,PaCO2-EtCO2差值基本下降至基础水平。结论麻醉医师围术期应警惕二氧化碳气体栓塞的发生。动脉血气分析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内环境情况,还可以得出PaCO2-EtCO2差值,后者可用于二氧化碳气体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快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本院老年髋部中心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拟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沟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沟通方法,分别进行术前医患沟通调查问卷信息采集,记录手术时机(入院到手术的间隔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应用3D打印模型进行医患沟通,患者对病情、手术方案、护理等方面的理解有明显优势,患者满意度较高;实验组从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明显较短,为(2.92±1.16)d,对照组(4.36±2.10)d,P<0.05。 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快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医患沟通方面有显著效果,缩短术前间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Coriolis 加速度刺激检查了56名飞行员运动病敏感性。用数字打分法判断运动病严重程度,结果指出运动病发病者有25人(占44.6%)正常者有31人(占55.4%)。观察到coriolis 刺激可诱发出垂直眼震,并用简化模拟参数衰减率定量分析,发现运动病组与正常组垂直眼震衰减率有显著差异。本方法和其评定标准为预测航天员的运动病敏感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患者脑电分段频谱的分析,研究术中短时间内输注右旋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抑制作用的电生理因素,并确认拔出气管导管前的脑电变化能否预测术后躁动的发生。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3月期间择期LC的全麻患者60例。采用两种分类方法进行数据统计:(1)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空白组,C组),每组各30例。D组于常规剂量静吸复合麻醉药物诱导插管后的10 min内给予0.5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液;C组则相应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收集患者从麻醉前清醒状态到清醒拔管后30 min内经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器记录的脑电图数据(包括术前清醒时刻Base的脑电图和停止吸入麻药并wash out时刻T0的脑电图),记录拔管后即时(T1),拔管后10 min时(T2),拔管后20 min时(T3),拔管后30 min时(T4)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以及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数据,比较D组与C组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差异、脑电分段频谱差异。(2)根据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将所有患者重新分组为镇静组(AC组,T1、T2、T3、T4时刻的RASS评分均≤-1)和躁动组(EA组,T1、T2、T3、T4时刻至少有一个RASS评分≥1),通过比较AC组与EA组患者对应的T0时刻的脑电分段频谱,探讨拔管前脑电改变对术后躁动是否有预测作用。结果 (1)D组与C组在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 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方面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D组与C组苏醒期RASS镇静评分的比较,T1时刻,D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RASS评分≥1)的概率(P=0.022);T3时刻,D组发生躁动的概率小于C组发生躁动的概率(P=0.026);T2时刻,T4时刻D组与C组发生躁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中苏醒期躁动(RASS评分≥1)绝大部分发生在T1时刻(66.7%),少部分发生在T2时刻(33.3%)。(3)D组与C组各时间段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D组与C组在Base、T0、T1、T2、T3、T4时刻的脑电NTI、α波β波θ波功率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D组在T0、T1时刻的脑电总功率power较C组降低,且T1时刻δ波的百分比增加(P0.05)。(4)EA组与AC组的T0时刻脑电图分段频谱的比较中,EA组较AC组T0时刻脑电总功率Power、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 (1)右旋美托咪定能够抑制LC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使术后镇静情况更好;能够引起脑电信号总功率Power值降低,δ波的比例增加,这种脑电改变可能是抑制苏醒期躁动的电生理因素。(2)患者拔管前的脑电β波百分比增加、δ波的百分比下降,对术后躁动的发生可能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