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微量元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9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组),并选取50名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依据眼底摄片检测结果分为视网膜病变组及无视网膜病变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血中的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中锌[(92.49±14.75)μmol/L比(98.69±10.35)μmol/L]、镁元素[(1.47±0.14)mmol/L比(1.68±0.14)mmol/L]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元素[(13.21±2.99)μmol/L比(12.17±2.41)μmol/L]的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血中铁[(7.97±1.17)mmol/L比(8.44±1.01)mmol/L]、锌元素[(86.26±15.25)μmol/L比(99.07±10.76)μmol/L]含量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元素的含量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13.89±2.30)μmol/L比(12.46±2.80)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锌、铁、铜含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P〈0.05)。结论锌、镁元素缺乏及铜元素过量与女性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锌、铁元素缺乏.铜元素过量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且均为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粘附分子(AMS)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糖尿病等疾病时表达增加,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2,3].本文对4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同时作了检测.以探讨其与尿白蛋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3.
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分别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无DR与对照组sICAM-1和sVCAM-1的水平.结果DR和无DR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高于对照者(P<0.01,P<0.05),有DR高于无DR(P<0.001),增殖型DR又高于单纯型DR(P<0.01).结论表明sICAM-1和sVCAM-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作为病情监测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4.
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IMT将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增厚组(IMT>0.9 ram)55例和对照组(IMT≤0.9 mm)77例,分别检测血hsCRP、Hp IgG抗体、Hey和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MT增厚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70.3±8.1)和(67.9±8.5)岁(P<0.001),吸烟(吸/否)23/32和14/63(P<0.05),hsCRP 3.26(0~9.96)和1.17(0~8.06)mg/L(P<0.001),Hcy(9.59±3.27)和(8.15±3.24)μmol/L(P<0.05),总胆固醇(5.53±1.43)和(5.08±1.05)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5±1.09)和(2.68士0.71)mmol/L(P<0.05),收缩压(147±23)和(131±22)mm Hg(P<0.001),脉压(67±20)和(57±16)mm Hg(P<0.001).两组Hp IgG抗体阳性率61.8%(34/55)和59.7%(4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IMT与hsCRP(r=0.475)、年龄(r=0.398)、脉压(r=0.370)、收缩压(r=0.354)、LDL-C(r=0.343)、Hey(r=0.244)、总胆固醇(r=0.213)呈正相关(均为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与年龄、吸烟、LDL-C、hsCRP、脉压独立相关.结论 高hsCRP、年龄、吸烟、高LDL-C、脉压增大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与IMT增厚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肌电图测定住院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胫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将检查结果正常(A组,67例)和异常(B组,75例)分为两组,分别就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24h尿白蛋白总量、血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年龄、病程、FBG、HbA1c、24h尿白蛋白总量、收缩压(SBP)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PN的发生与病程、FBG及SBP独立相关(P<0.05),与其余因素无显著相关.结论DPN与患者病程、血糖和SBP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aradhesionmolecule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 1,sVCAM 1)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 7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4 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 ,7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 (2 8例 )与无大血管病变组 (48例 ) ,比较三组间sICAM 1和sVCAM 1的水平。并对糖尿病组中颈总动脉内膜厚度 (intima mediathickness,IMT)与sICAM 1和sVCAM 1作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大血管病变组及有大血管病变组的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分别高于健康对照者 (P <0 .0 5 ,P <0 .0 1) ,有大血管病变者又高于无大血管病变者 (P <0 .0 5 )。糖尿病组中颈总动脉IMT分别与sICAM 1和sVCAM 1呈正相关 (r =0 .2 0 2 ,P <0 .0 5 ;r =0 .35 8,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的升高 ,表明了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白细胞的激活 ,并参与了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作为病情监测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常见男科疾病。而有关对影响阴茎勃起的神经递质研究较少,在国内未见有关ED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实验报道,作者对35例青年ED患者血中泌乳素(prolactin,PRL)、睾酮(testosterone,T)及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进行测定,期望对ED的成因了解及对治疗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AER,并对两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颈动脉IMT与尿AER存在独立正相关。结论 尿AER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测定132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现2型DM患者HP感染率升高,2型DM伴HP感染者的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发病率升高,提示HP感染可能是2型DM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