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联合孕妇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生长分化因子(GDF)-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检测,对胎儿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确诊胎儿为β-地中海贫血的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妊娠胎儿的β-地中海贫血轻、中、重型,将其分别纳入轻型组(n=48)、中型组(n=40)与重型组(n=32)。选取同期于本院建卡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且妊娠胎儿发育正常的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采集4组孕妇空腹肘静脉血,提取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细胞外游离DNA(cfDNA),采用2次PCR方法扩增后,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胎儿β-地中海贫血基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4组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对4组孕妇血清sTfR、GDF-15与RDW-CV水平分别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与胎儿β-地中海贫血诊断"金标准"比较,计算NIPT联合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及这4项指标单独检测,对于胎儿β-地中海贫血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粗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本研究严格按照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进行。4组孕妇年龄及其妊娠胎儿的胎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夫妻双方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相同的40例孕妇中,NIPT与羊膜腔穿刺术对于胎儿β-地中海贫血诊断的符合率为90.0%(36/40);夫妻双方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不同的80例孕妇中,上述2种方法对于胎儿β-地中海贫血诊断的符合率亦为90. 0%(72/80)。②4组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283.445、323.181、45.900,P均<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任意2组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随着β-地中海贫血胎儿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升高。③NIPT联合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检测,对于胎儿β-地中海贫血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粗符合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88.0%、87.3%、86.7%与84.6%,其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孕妇血清sTfR水平比较:χ2=8.866、5.301,P=0.003、0.021;与孕妇血清GDF-15水平比较:χ2=9.765、5.929,P=0.002、0.015;与孕妇血清RDW-CV水平比较:χ2=7.167、4.327,P=0.007、0.038)。 结论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可能成为诊断胎儿β-地中海贫血的生物标志物,NIPT联合这3项指标检测,可提高诊断胎儿β-地中海贫血的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小,NIPT联合孕妇血清sTfR、GDF-15、RDW-CV水平,对胎儿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家庭成员互动护理对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家庭成员互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成员互动护理能较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健康恢复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介绍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评价基本情况,突出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作为科技支撑和产业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阐释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方法:分析国内外应对烈性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梳理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诊断试剂、疫苗、治疗药物的研发和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提前布局医药产业发展、强化高等级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应充分发挥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设施作用,提前布局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鉴定、预防控制、药物治疗的前瞻性技术储备。这是应对SARS、MERS、EBHF、COVID-19等高致病性新发突发传染病引发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防范化解生物安全风险,筑牢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对比等离子电切术与等离子剜除术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82例患者采用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手术治疗,B组80例患者采用等离子剜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患者相较于A组患者而言,所用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75%)也远低于A组患者(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等离子剜除术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对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观察记录患者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包括24h),B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24h后两组活动状态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可在24h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8.
急性胰腺炎严重指数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综合CT影像提出急性胰腺炎严重指数(APSI)的评估方法并测定其敏感性,提高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Q发 胰腺炎患者65例,以住院时间及禁食时间为应变量(Y)、胰腺肿大、胰周和/或腹腔内渗出液及胰腺坏死情况作为自变量(X),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APSI、CT严重(CTSI)及简化急症生理(SAP)计分法进行比较。并分析此三者对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预评价值。结果:  相似文献   
59.
经导管血栓清除联合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清除术联合尿激酶(UK)持续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13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为髂静脉血栓。经健侧股静脉穿刺置管,行下腔静脉(IVC)滤器置人术,再顺静脉血流穿刺患侧股静脉,成功后,综合运用球囊导管扩张和拖拉、大腔导管负压抽吸等技术,以及冲击溶栓等方法对髂静脉血栓进行清除,直到满意为止。再逆静脉血流穿刺股静脉,进行股静脉血栓清除术,具体操作同髂静脉血栓清除术。最后,将溶栓导管留置股静脉血栓远端,进行UK后续持续溶栓。间隔24~72h造影复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决定是否继续行血栓清除和持续UK溶栓治疗。溶栓期间,每隔4~6h监测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值,同时观察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处的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结果13只IVC滤器置入位置均在右肾静脉下方1~2cm,展开良好。患侧股静脉首次穿刺置管成功12例,失败1例,成功率92.3%(12/13)。13例患者均接受1次以上血栓清除术,共36次,平均2.8次。UK持续溶栓维持3~14d,平均9d。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0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严重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血栓清除术和溶栓治疗。随访1~10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血栓无复发,症状无加重,IVC滤器无移位、穿孔等。结论经导管血栓清除术联合UK持续溶栓治疗髂静脉血栓安全、有效。血栓清除术和溶栓前置入IVC滤器可有效防止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水平及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侧支循环的开放途径分为三级,血流分级采用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评估系统,采用ELISA法测定MMP-9血清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EFLP)测定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位点C/T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292例,其中男167例,女125例。年龄31~86岁,平均(61.43±10.07)岁。MMP-9血清水平及MMP-9基因启动子C-1562T多态性与侧支循环ASITN/SIR血流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侧支循环途径间MMP-9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nferroni校正后三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仍明显高于一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和二级侧支循环MMP-9血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9血清水平可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的预测有一定的作用,对患者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的评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