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酚性化合物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为抗氧化作用,抗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干预细胞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表达,干预细胞周期等。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可将其提取并纯化。就酚性化合物抗肿瘤机理和提取纯化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叶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37-338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8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均给予休息、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卡维地洛比较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慢、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对照组总效率为67%。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赵淳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赵淳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的经验.赵教授主张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导高血压的防治,提出治疗的策略是向预防转化,认为中医药防治该病的优势在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能防治靶器官损害,中医养生保健对防治高血压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建立并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新发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以提升风险识别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2至2023年间收治的大面积烧伤队列的临床数据,按7∶3随机划分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回归算法筛选预测因子,在训练集中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LR)、随机森林(RF)和决策树(DT)四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新发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评估最优模型性能。结果 共纳入22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154和66人,共计32人合并新发脓毒性休克。在训练集中,筛选得到烧伤占总体表面积百分比、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血钠、降钙素原、热损伤类型、缺乏液体复苏以及血培养阳性8项新发脓毒性休克的预测因子。在验证集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区分度最佳,AUC为0.92(0.83~1.00),优于SOFA评分[0.86(0.75~0.97)],且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新发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区分度和校准度,在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和风险分层应用中成为有潜力的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1.5 T MRA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同时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以DSA为金标准,比较3.0 T MRA与1.5 T MRA对IA及其瘤颈、子囊的检出率。同时比较两种方法与DSA测量IA最长直径(LD)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3.0 T MRA和1.5 T MRA的IA检出率分别为89.92%和8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T MRA瘤颈、子囊检出率分别为59.81%、26.17%,显著高于1.5 T MRA的38.46%、15.93%(均P<0.05)。3.0 T MRA、1.5 T MRA与DSA测量瘤体LD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性可达0.984和0.983;3.0 T MRA、1.5 T MRA与DSA测量瘤体LD差值分别为0.30(95%CI:-0.35,0.94) mm和0.66(95%CI:0.12,1.21) mm。1.5 T MRA的LDMRA/LDDSA值...  相似文献   
17.
磷酸川芎嗪大鼠鼻腔给药靶向脑部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磷酸川芎嗪(TMP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动学特性.方法 大鼠鼻腔给予或静脉注射TMPP 10 mg·kg~(-1)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部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部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TMPP鼻腔给药吸收快,迅速入脑,且在脑部的停留时间更长;AUC_(0-∞分别为(698.26±122.59),(446.25±107.44)μg·min·mL~(-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_(max)分别为(8.99±2.51).(9.03±2.08)μg·mL~(-1);T_(max)分别为(10.17±3.49),(9.86±2.94)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MPP鼻腔给药后迅速入脑,AUC_(0-∞).值高于静脉注射,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优化pH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dehydrocavidine-chitosan/pectin-nanoparticles,DC-CS/PT-NPs)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评价。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DC-CS/PT-NPs,以粒径、PDI、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CCD-RSM优化DC-CS/PT-NPs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对DC-CS/PT-NPs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5 mg/mL,果胶质量浓度为1.5 mg/mL,TPP质量浓度为2.0 mg/mL,壳聚糖pH值为5.0。DC-CS/PT-NPs包封率为(61.64±1.77)%,载药量为(8.05±0.18)%,粒径为(418.65±4.92)nm,ζ电位为(−14.14±0.22)mV。DC-CS/PT-NPs呈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备成纳米粒后,药物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体外释药结果表明,DC-CS/PT-NPs在人工胃液中2 h仅释放24.35%,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率<40%,在人工结肠液中10 h累积释放率>85%。结论 CCD-RSM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DC-CS/PT-NPs处方优化,DC-CS/PT- NPs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19.
葡甘聚糖-胶原蛋白-壳聚糖共混膜(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葡甘聚糖-胶原蛋白-壳聚糖(KCCS)共混膜。并用FT-IR,X-RD,SEM及透光率表征了膜的结构,同时测试了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水率、透水汽性、渗透性和吸附性。结果表明:共混膜中葡甘聚糖、胶原蛋白及壳聚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三者共混明显改善了纯聚合物和二元膜的性能。以共混膜为载体培养内皮细胞,发现共混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预示着共混膜可作为潜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0.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勇  张传森 《解剖学杂志》2006,29(1):121-123
长期以来,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一直是导致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研究表明,与高糖有关的许多生物途径均能增加机体氧化应激发生,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抗氧化治疗能有效改善和逆转高糖对管壁细胞的损害,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