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经蝶和经额底入路显微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28例大和巨大型垂体腺瘤采用不同入路的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较理想的治疗原则。方法:28例分经蝶组及经额组各15、13例。经蝶组采用经唇下蝶窦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中配合PEEP使鞍上部分肿瘤塌陷达到完整切除。经额组采用经额底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28例肿瘤中,手术全切经蝶组为11例,经额组为10例,只行大部切除经蝶组3例,经额组4例,原因均为肿瘤侵袭人鞍膈上及海绵窦内无法全切。结论:经蝶入路手术创伤小,患反应轻,并发症少,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 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ICU内30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单纯使用咪达唑仑组;单纯使用丙泊酚组;联合使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组,每组各100例,观察3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镇静时间以及ICU内停留时间。结果联合使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组与单纯使用丙泊酚组的的镇静时间明显短于联合使用单纯使用咪达唑仑组(P<0.05),联合使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组费用也明显少于单纯使用丙泊酚组(P<0.05),而在ICU内的停留时间,3个试验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可有效提高镇静有效率,降低镇静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59例经鼻蝶窦手术的临床体会,总结经鼻蝶窦入路准确定位的方法,探讨准确定位在经鼻蝶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59例鞍区肿瘤和非肿瘤患者在全麻下均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术中备X线定位.结果全切52例,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26例,视力视野恢复15例,出现短暂性脑脊液漏9例,无一例死亡,疗效满意.结论经鼻蝶窦手术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于切除沿蝶鞍纵轴线生长的肿瘤组织,手术的成功与否,准确定位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05.
脑出血的原因一般见于动脉硬化,血管畸形、梅毒等,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动脉硬化所致。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死亡率在脑卒中的死亡率中为最高,国内外文献报导约56~87%左右。患者多在50岁以下,其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出血部位多在内囊附近及基底节区,加上出血后引起严重的脑水肿,导致脑干受压、移位和脑疝形成。自1908年Russell和Sargent两氏首先报导脑出血病例手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7.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夹大脑中动脉后再通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SP法测定Fas表达情况,光镜观察脑组织Fas蛋白阳性细胞数和死亡细胞数。结果正常对照组Fas阳性细胞数及死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再灌注组,再灌注葛根素组死亡细胞数和Fas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再灌注对照组(P均<0.01)。结论葛根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引导下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在骶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SIC)损伤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3D导航技术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SIC损伤患者,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9~67岁,平均(35.2±3.5)岁。记录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对复位质量评价,末次随访采用Majeed标准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共置入空心螺钉39枚,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41.5±4.3)min,术中出血量约(15.5±10.3)mL。2例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经切开清创+深部置管引流+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后愈合良好;1例患者螺钉突破骨皮质,但无神经血管损伤;1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发现螺钉退出约1 cm,后期随访螺钉未继续后退。术后依据Matta放射学标准对SIC复位质量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8.57%。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5±2.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标准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1.43%。结论导航技术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螺钉是一种精准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SIC损伤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评价脊柱重建方法,探讨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缓解患者的顽固性疼痛及恢复运动功能和脊柱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胸腰椎转移肿瘤分别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肿瘤病灶切除加人工椎体替代物辅助器械内固定稳定手术,术后配合相应放、化疗,平均随访18个月(6~48个月)。结果18例患者手术前疼痛评分为7.0±2.3,手术后疼痛评分为3.0±2.6。其中14例患者(88%)得到明显缓解。11例由于疼痛或瘫痪而长期卧床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9例,其中恢复行走功能7例。4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得到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与脊柱重建,能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并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云浮市人民医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手术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6±8.3)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术后出现2例肱骨头坏死、1例骨折端再移位、1例螺钉穿出关节面、2例骨折延期愈合。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要求术者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熟练掌握手术技术,加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以尽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