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都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研究证实,阿片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激动心脏上的阿片受体对缺血后的心脏产生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变化的影响,探讨两种麻醉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叶凤青  林辉 《广西医学》2007,29(4):531-53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各种感染性并发症,虽然还无直接证据认定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的下降与这些并发症有关,但术后免疫功能的下降,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被认为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的高危因素.自20世纪50年代初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循环,对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可通过测定各类免疫活性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来了解体外循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心脏直视手术后感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体外循环术后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现对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流量单肺通气时安氟醚用量。方法:60例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单肺通气时氧流量为1L/min。B组为氧流量2L/min。观察两组患者安氟醚用量。结果:A组患者安氟醚用量明显少于B组。结论:低流量单肺通气可减少安氟醚用量。  相似文献   
14.
15.
两种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 BPH)常用的手术方法.因BPH患者年龄偏大,约 1/3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通气功能低下、糖尿病、肾功能障碍也较为常见,早期多选择单纯性硬膜外麻醉.近年来随着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的研究和推广,其已逐渐应用到TURP中.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TURP手术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围术期呼吸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对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功能正常、ASAⅠ~Ⅱ级、年龄60岁以上的肾结石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为实验组(A组),30例经腹切开取石术的患者为对照组(B组).监测时间点为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 30 min(T2)、手术60 mi...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诱导方法对老年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以便在临床中选择适合老年人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选择 2 0例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为硬膜外麻醉加全麻诱导 ,对照组为单纯全麻诱导 ,用Engle 4 0 0 0型多功能监护仪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插管时 ,插管后 1 5分钟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于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 ;实验组上述指标上升不明显。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诱导用于老年人诱导插管循环功能稳定 ,是一比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可同时合并心脏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或乳头肌缺血引起二尖瓣返流,或同时兼有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病变,这类患者在进行冠脉搭桥术的同时需要行瓣膜手术,方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此类患者往往心功能较差,麻醉危险性大,需同时兼顾两种疾病特点,才能使麻醉平稳.我院2001年6月至2006年1月共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86例,其中合并瓣膜病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水平,更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方法:对23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后除1例病人桥上出血致心包填塞需要抢救,另1例病人换骨愈合延长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认为麻醉成功的关键在于麻醉前镇静和供氧要充分,降低心肌耗氧;麻醉力求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使得供震保持平衡;围术期合理应用血管扩张药,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氧供和氧耗的影响。方法:选择8例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后,从桡动脉放血,同时经颈内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的海脉素进行血液稀释。监测血液稀释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抽取动脉血力颈内静脉血作血气分析,颈内静脉抽血作乳酸测定,计算氧摄取率,氧供和氧耗。结果:稀释后患者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升高,与稀释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氧供显著增,在流动力学稳定,大脑氧供和氧耗维持正常水平,与稀释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的患者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后可使组织氧供增加,脑组织的氧供、氧耗正常,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