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6篇 |
免费 | 261篇 |
国内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330篇 |
口腔科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674篇 |
内科学 | 516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173篇 |
特种医学 | 2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72篇 |
综合类 | 1636篇 |
预防医学 | 571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52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518篇 |
肿瘤学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185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54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68篇 |
2005年 | 273篇 |
2004年 | 264篇 |
2003年 | 210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长宁区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家庭医生工作模式,规范家庭医生服务。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长宁区区属全部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主任、分管主任)共20人作为第一轮咨询专家;选取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管理人员及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共40人作为第二轮咨询专家。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结果 第一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20份,有效回收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为95.0%;第二轮专家咨询共发出问卷40份,有效回收问卷39份,有效回收率为97.5%。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894,熟悉程度系数为0.905,权威程度系数为0.900。第一轮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21(χ2=12.11,P>0.05);第二轮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42(χ2=49.76,P<0.05)。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一级指标7项,分别为资料信息化管理、签约、基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签约与医疗服务、满意度、医疗费用,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29项。 结论 构建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较好地涵盖了目前家庭医生工作的重点,可作为近阶段评估家庭医生服务、改进服务提供机制、完善服务内涵的工具。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和分析脊髓损伤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结构与骨转换)参数特征,进一步探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30(男19,女11)例;颈脊髓伤16例,胸脊髓损伤14例.伤后24 h内取髂骨标本设为对照组,伤后1,6,12 mo取髂骨标本设为实验组.每位患者均采用自制微创活检器于同一部位获取2 cm长的髂骨组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髂骨结构参数中骨小梁密度(Tb.N),骨小梁厚度(Tb.Th),结点末端比(NTR)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骨小梁间距(Tb.Sp)则高于对照组(P<0.05);骨转换参数中平均类骨质宽度(Os.Th),类骨质体积(OV/BV),平均骨壁厚度(W.Th)均较对照组低,其中两组间比较骨壁厚度(W.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表面(ES/BS)则高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失和废用因素,引起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呈高转换率状态,骨形成与骨吸收严重失衡,导致髂骨代谢显微结构发生明显退变,骨组织力学性能下降,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85.
武汉地区卒中单元建设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卒中单元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述,充分肯定了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在卒中治疗中的优势和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最新卒中指南,并结合武汉市实际,从卒中单元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标准化文件制定、卒中单元相关知识培训、康复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标准工作时间表制定、卒中单元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卒中单元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估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卒中单元在武汉市综合性医院建立和运作的模式提出了初步构想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6.
蒙药消肿散涂膜剂抑菌及皮肤吸收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药消肿散涂膜剂的抑菌作用及皮肤吸收毒性。方法采用体外平皿培养法和小鼠皮下注射金葡菌造模观察药物的抑菌作用,并进行皮肤吸收毒性实验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结果消肿散涂膜剂与原剂型一样,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等五种标准菌株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小鼠皮肤感染模型也有保护效应(P〈0.05)。最大给药耐受量在80g/kg日以上。结论消肿散涂膜剂保留了原剂型的抗菌、低毒的特点,对体表化脓性感染性炎症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研究不稳定逼尿肌中ICCs细胞的数量、分布形式的变化及其功能改变对逼尿肌肌条收缩的影响,初步探讨ICCs细胞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方法 近端尿道结扎法建立大鼠不稳定膀胱模型.分别于正常及不稳定膀胱的相同部位剪取3 mm×4 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再于相同部位剪取2 mm×7 mm肌条进行收缩特性测定实验,并检测c-kit受体阻断剂对收缩的影响.结果 不稳定逼尿肌中c-kit阳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逼尿肌明显增多(P<0.05);正常逼尿肌中c-kit阳性细胞以散在分布为主,不稳定逼尿肌中以细胞网络形式存在;不稳定逼尿肌肌条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显著高于正常膀胱(P<0.05);加入Glevic后,不稳定逼尿肌肌条的收缩幅度显著减弱(P<0.05),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稳定膀胱中ICCs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主要以细胞网络的形式存在;不稳定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增高,但其收缩幅度可以被Glevic削弱,提示ICCs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9.
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尤其是目前非处方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本分析4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哈立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40)
目的评价分析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进行骨盆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28例,男性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