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普拉克索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帕金森病药非麦角类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Pramipexole)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综合征最早由Brissand(1884)首先提出,并指出其具有多病因,如感染、中毒、药物、外伤、脑血管意外等致病因素。Critchley(1929)提出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概念,又称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rn,VP),推测基底节多发性血管损害与其主要神经症状和体征有病因学上的联系。由于常见的基底节梗死多无VP表现,临床诊断为VP的部分患存在自发缓解,且某些VP的病变部位不能具体确定,特别是往往缺少病理学依据来证实,故未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近十几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玉庆  陈沛源  史洪润  李振  吕炎 《重庆医学》2008,37(16):1785-178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低强度He-Ne激光大鼠鼻腔照射对美解眠惊厥阈值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1.0、2.0、3.0、4.0、5.0mW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鼻腔,照射前、后分别进行美解眠惊厥实验,比较照射前后美解眠惊厥剂量.结果 1.0~3.0mW He-Ne激光照射前、后美解眠惊厥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5.0mW He-Ne激光照射后美解眠惊厥剂量显著增加.结论 4.0~5.0mW He-Ne激光鼻腔照射,美解眠惊厥阈值提高,采取该剂量可能有抗痫作用.实验结果为低强度He-Ne激光治疗癫痫选择剂量提供了实验性指导.  相似文献   
14.
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的重要手段。常规EEG的记录时间有限,描记时恰逢癫痫发作的机会不多,大多数患者在发作的间期描记,癫痫波检出率仅40%~50%。随着计算机数字化脑电图(QEEG)技术的发展,动态脑电图(AEEG)和视频脑电图(VEEG)相继问世,实现了对脑电波的长时间不间断监测,使脑电图技术产生质的飞跃。几年来我科开展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较多,从针灸选穴、穴位刺激方式及相关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万方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1996-01/2004-10期间与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血管性痴呆;针灸疗法;穴位;电针”,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章,对是否应用随机、盲法、对照等条件未作限制。对观察性文章、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等文献不予采用。资料提炼:共检索到92篇相关文章,临床研究49篇,动物实验研究43篇。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了23篇,9篇系重复研究,8篇为观察性文章,6篇为经验总结及个案报道。对69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38篇选入参考文献。资料综合: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按辨证或辨病取穴,或在辨病结合辨证的基础上取穴。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电针等多种刺激穴位方式被应用,电针以操作易行和参数可控等优点在临床应用相对广泛。临床和基础研究已从神经递质、自由基、细胞凋亡等方面揭示了相关作用机制。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目前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针灸作用机制的核心环节仍有待进一步揭示,基因水平的研究可能是重要楔入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影像和临床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PDCI)的区别。方法对47例VP及30例PDCI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的老年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P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发基底节(70.2%)、脑室周围腔隙性脑梗死(48.9%),且以双侧多见,分别占相应部位的70%和74%;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其影像学改变与PDCI患者无显著差别。VP患者多以僵直-少动起病(74.5%),而PDCI患者多以震颤或震颤-僵直-少动起病(76.7%)。临床上VP患者以对称性铅管样肌僵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可伴锥体束损害表现、智能障碍和尿失禁。上述表现与PDC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中,有智能障碍者伴基底节、脑室周围腔隙性梗死或脑萎缩者均较伴白质疏松者多见,且以双侧为主。结论老年人VP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VP患者临床表现与PDCI患者不同;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与VP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影像和临床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合并脑梗死(PDCI)的区别。方法 对47例VP及30例PDCI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的老年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P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发基底节(70.2%)、脑室周围腔隙性脑梗死(48.9%),且以双侧多见,分别占相应部位的70%和74%;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其影像学改变与PDCI患者无显著差别。VP患者多以僵直-少动起病(74.5%),而PDCI患者多震颤少见;可伴锥体束损害表现、智能障碍和尿失禁。上述表现与PDC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中,有智能障碍者伴基底节、脑室周围腔性梗死或脑萎缩者均较伴白质疏松者多见,且以双侧为主。结论 老年人VP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VP患者临床表现与PDCI患者不同;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与VP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相关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4-VO)造模,结合行为学试验筛选VD模型。用跳台法评价大鼠不同时期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治疗后血清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后VD大鼠行为学测试成绩明显提高(F=101.951,P<0.01);脑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升高(F=14.405和21.248,P<0.01),脑组织中丙二醛水平下降,假手术组、模型组、井穴组、西药组分别为(1.47±0.23),(2.12±0.41),(1.49±0.24)和(1.53±0.16)μmol/g)(F=35.653,P<0.01),血清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相关井穴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针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帕金森病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及与帕金森病(PD)的区别。方法:对50例VP及118例PD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患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VP发病年龄大于PD;多以肌僵直-少动起病;临床上以对称性铅管样肌僵直-少动为主,静止慢震颤少见;可伴锥体束损害表现和智能障碍、尿失禁。VP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而单纯PD无脑梗死改变。结论:VP发病可能与长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VP临床表现与PD存在不同;脑MRI或CT检查对两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相关井穴(少冲、中冲、涌泉和少商)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和脑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0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井穴组和西药组。参照改良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4-VO)获得VD大鼠模型,记录治疗前后跳台法行为学测试潜伏期和3min内错误次数;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治疗后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结果治疗前假手术组潜伏期较长,错误次数较少,和其余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井穴组和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脑组织(P<0.05)和血清(P<0.01)NO含量明显降低。井穴组和西药组在潜伏期、错误次数和NO水平上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相关井穴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记忆障碍,降低脑组织及血清中NO含量。对脑缺血损伤后NO的过度产生和相关神经毒性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