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672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2篇
  3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营养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68例,采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进行营养风险评分。所有患者接受早期营养教育并对重度营养不良者进行短期营养支持,于放疗结束再次营养评估。根据入院时PG‐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营养不良组[PG‐SGA(B)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PG‐SGA(C)组]。收集放化疗前后的体质量、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客观营养指标。结果 PG‐SGA(B)组24例,PG‐SGA(C)组44例;两组性别、年龄和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前两组Hb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 PG‐SGA(B)组 Hb(χ2=2.710;P=0.009)和 Alb(χ2=3.743;P=0.000)均高于PG‐SGA(C)组。两组体质量指数(BMI)在放化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放化疗后PG‐SGA评分与放化疗前后 Hb、Alb、BMI参数的变化及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s=0.240、0.249、0.282、0.447,P<0.05)。结论较差的营养不良认知,放化疗前后Hb、Alb、BMI参数的变化及体质量下降百分比是食管癌放化疗后营养风险增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在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目前已经有4000万糖尿病患者和3000—5000万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者人数均占世界第二位,预计2025年,糖尿病患者会发展到8000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受检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血钙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新疆喀什地区纳入维吾尔族受检者共232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高血压组),正常对照者10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压、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血钙、磷相关指标,分析血清25(OH)D及血钙水平对血压的影响。结果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血钙水平低于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体质指数高于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收缩压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血钙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每下降6ng/mL,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增加0.68;体质指数每增加5kg/m2,血压升高的危险性增加1.78;血钙每增加0.2mmol/L,舒张压≥90mmHg的危险性降低0.42。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受检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维吾尔族血清25(OH)D水平、体质指数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血钙水平对舒张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分为伊马替尼治疗组(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和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间血液学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的血液学有效率为41.7%,对照组总的血液学有效率为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轻且容易耐受。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10-7、10-6、10-5、10-4mol/L)的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于不同作用时间(24~168h)处理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5-aza-CdR作用下Eca109细胞株的生存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不同药物浓度组在同一作用时间下,细胞株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组之间(24~96h)的细胞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96h时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形态学观察显示:癌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凝聚成块。结论:5-aza-CdR有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的作用,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并且干预后癌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以控制住院费用的上涨。方法提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出院的67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案,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影响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年龄、治疗方式、其他诊断。结论控制住院费用要以缩短住院天数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分娩前孕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待分娩的孕妇60例(排除异常病历)和40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血浆D-D和FDP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待分娩孕妇血浆D-D和FD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前孕妇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浆D-D和FDP的水平联合检测,为早期预防产后并发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遴选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52),前者行宫腔镜电切手术,后者行传统刮宫术。分析两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比较其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28.03±2.96)min,术中出血量为(44.28±5.91)mL,住院时间为(4.66±1.03)d,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比对照组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的临床,内分泌特点及一级亲属的临床表型及其他们之间的差异.方法:将201例PCOS患者分为维,汉两组,采用问卷调查及临床相关检查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父母亲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汉维两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经期天数、子宫内膜厚度、体质指数、腰臀比、卵巢体积以及卵泡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月经周期、痤疮、多毛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汉两组患者的女性激素六项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维族患者雄激素及甘油三酯水平较汉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患者总胆固醇水平较维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维两组PCOS患者在内分泌及脂代谢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饲料中的乳糖添加量、束缚时间和造模持续时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的影响,筛选一种较为理想的IBS-D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A组(30%乳糖+束缚1 h)、模型B组(30%乳糖+束缚1.5 h)、模型C组(45%乳糖+束缚0.5 h)、模型D组(45%乳糖+束缚1 h),以造模第7、10、14天腹壁回缩反射时的疼痛阈值评价其内脏敏感性,以腹泻指数评价其腹泻程度,同时以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餐后1 h空肠平滑肌运动波,分析计算运动波振幅和频率,评价其胃肠动力。结果各组模型大鼠容量阈值在第7、10、14天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腹泻指数在第7、10、14天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其中模型D组发生较显著的平滑肌运动节律异常。结论在当饲料中乳糖比例在30%以上,束缚时间在1 h以上时,造模动物在7~14 d发生典型IBS-D的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