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292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22篇
综合类   1001篇
预防医学   560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384篇
  6篇
中国医学   338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表达水平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77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M1表达,并分析ECM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CM1主要表达在胞质中.肝癌组织中ECM1表达阳性率为74.0%(57/77),与肝癌血管侵犯(χ2=6.523,P=0.011)和TNM分级有关(χ2=6.989,P=0.030),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癌灶数、分化程度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ECM1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6).多因素分析表明,ECM1表达是影响肝癌总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3.721,P=0.002;PR=2.323,P=0.031).结论 EC M1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有关,可作为判断肝癌术后预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 ( ECM1 )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is and recurrence of HCC.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expression of ECM1 in cancerous tissues from 77 HCC patie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M1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ECM1 i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of liver cells. The positive rate of ECM1 expression in HCC tissues were 74. 0% (57/77),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vascular invasion (χ2 =6.523, P =0.011 ) and TNM stage (χ2 =6.989, P =0.030).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CM1 and patient's gender, age, AFP level of plasm, tumor size, number of nodules, and tumor differentiatio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CM1 expression have significantly poorer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ECM1 expression (P =0. 016). The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among the factors analyzed, ECM1 expressio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 and DFS in HCC patients after a curative resection (RR=3.721, P=0.002; RR=2.323, P=0.031). Conclusions Positive ECM1 is correlated with postoperative metastasis and invasion of HCC and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联合Ⅳ-亚硝基吗啉(N-nitrosomorpholine,NMOR)诱导SD大鼠的肝癌模型并初步动态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及肝癌肺转移。方法按100mS/kg体重腹腔注射一次DEN,第二天开始给予含100ppmNMOR饮水供鼠自由饮用的方法诱导SD大鼠肝癌模型,病理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结果病理学检查证实DEN+NMOR成功诱导出具有转移能力的肝癌模型,20周时肝癌发生率为87.5%(21/24),肺转移发生率为47.6%(10/21)。病理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肝细胞癌变和肺转移发生等时期。结论该肝癌模型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在了解上海市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基础上,探讨使用不同年龄段峰值BMD作为诊断标准时,比较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3 390例20~84岁女性腰椎1-4(L1-4)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Total、Neck、Troch和Inter)BMD值,确定峰值BMD出现的年龄段,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 以5岁年龄段分组分析显示:L1-4峰值BMD出现在30~34岁年龄段,为0.989g/cm2,股骨近端各部位峰值BMD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分别为0.878 g/cm2、0.806 g/cm2、0.655 g/cm2和1.019 g/cm2;以上述峰值BMD作为标准时,2 317例50~84岁妇女L1-4、Total、Neck、Troch和Inter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42.2%、15.1%、13.4%、9.4%和13.1%.而以20~39岁年龄段BMD作为峰值分析显示:L1-4、Total、Neck、Troch和Inter均值BMD分别为0.962 g/cm2、0.844 g/cm2、0.776 g/cm2、0.626 g/cm2和0.984 g/cm2;2 317例50~84岁妇女L1-4、Total、Neck、Troch和Inter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29.3%、18.3%、14.9%、16.0%和16.1%.以5岁年龄段分组与以20~39岁年龄段BMD作为峰值比较,骨质疏松检出率在L1-4、Total、Troch、Inter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Neck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不同年龄段BMD作为峰值时,骨质疏松检出率存在差异,临床以BMD来诊断骨质疏松时,应关注该问题.  相似文献   
44.
86例上肢腱鞘巨细胞瘤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了解腱鞘巨细胞瘤的性别、年龄、职业、肿瘤生长部位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60年至1999年期间86例上肢腱鞘巨细胞瘤住院病人的病史,并就其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发年龄为21-30岁,占33.7%。男女性别比基本为1:1,无统计学意义。发病部位右手(60.5%)明显高于左手(39.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切除是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最佳治疗方案,对病理检测结果为生长活跃的肿瘤患者应做局部扩大切除术。  相似文献   
45.
胆总管囊肿的急症处理——选择何种外引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了探讨何种外引流方法对于合并急性胆道感染的急症胆总管囊肿处理的合理性。方法 对1985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14例小儿急症胆总管囊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7例患者(A组)先行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radical operation of choledochal cyst,简称ROCC),另7例患者(B组)先行剖腹囊肿切开置管引流术,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行ROCC。结果 A组及B组的外引流术的并发生率和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0%及43%,15d及50d。结论 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置管引流在处理急症胆总管囊肿时,以其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天数短及费用少等优点,为急症胆总管囊肿外引流首选。  相似文献   
46.
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最近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减少促血管生成因子释放及促进肿瘤血管血栓形成等有关。对雷帕霉素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使其不仅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还可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现就雷帕霉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深部脓肿的引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脓肿是急性炎症过程中,在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临床上一般将位于肌肉、肌间隙和深部蜂窝组织内的脓肿称为深部脓肿。依部位及病原菌而有所区别,但不论何种脓肿,及时而有效的引流是其基本的治疗原则。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外科治疗新理念的建立,深部脓肿的引流方法出现了新的趋势,能否选择合理的引流方法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8.
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残存的臂丛神经根并进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测量C5-T1,神经前根椎间孔段的直径、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选择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例为椎孔处刀刺伤,3例为闭合性创伤。自受伤到椎管内探查的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其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仍存在,而锁骨上臂丛神经探查在椎间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存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结果C5-T1,神经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4000-6000根,椎间孔段的长度为11~14mm,外径为1.2~1.5mm。5例患者的椎管内均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其中C5神经根3例,C5、C6神经根1例,C7神经根1例。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C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术后随访38--46个月,平均42个月。5例患者其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分别达3-4级。结论对于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断裂的臂丛神经损伤,可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损伤神经根的近端,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
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存在免疫功能抑制,且术后疼痛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的术后镇痛能缓解围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并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然而,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就不同镇痛药物及镇痛方式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有利于术后免疫平衡调节,减少肿瘤复发风险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TUSC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行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SC3在HCC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TUSC3的表达情况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对冷冻HCC及癌旁组织中TUSC3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92例石蜡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例(60.9%)HCC组织中TUSC3表达下调,癌旁组织中33例(35.9%)TUSC3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SC3在HCC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肿瘤Edmondson分级(P=0.008)、TNM分期(P=0.031)、肿瘤直径有关(P=0.0 2 0)。20对新鲜标本的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TUSC3的mRNA[(0.99±1.46)vs.(1.96±2.18)]与蛋白[(0.49±0.35)vs.(1.04±0.43)]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结论:TUSC3基因在HCC中的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HCC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