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始终是胃肠外科医生关注和难以割舍的话题,有关的纷争也一直未曾停息。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81岁.因左上腹包块11个月,腹痛2 d于2007年10月25日入院.2006年12月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囊实性占位,因无不适,拒绝治疗.2007年10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进行性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表现.查体: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左上腹触及质硬、活动欠佳、边界不清、大小约10.0 cm×10.0 cm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阑尾肿瘤少见,其诊断和外科治疗具有不确定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1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ND)对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32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CND组,n=112)与B组(无CND组,n=12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及B组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9例(43.8%)和6例(5.0%),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较B组多(P=0.01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和B组分别有5例(4.4%)和8例(96.6%)复发,组间无明显差异(P=0.776),A组复发病例均为pN1患者。在A组患者中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的分级与是否有包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目前不能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以改善cN0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或减少肿瘤复发,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对肿瘤准确分期,可用于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合并自发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中低位直肠癌合并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术中探查情况、手术方式、病理资料及患者结果等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疗特点。结果除弥漫性腹膜炎及腹腔内游离气体等消化道穿孔常见临床表现外,穿孔12h内,11例中有7例(63%)白细胞计数未见升高,其中有4例(36%)白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术前仅2例(18%)经直肠指诊诊断为直肠癌。除3例(28%)肿瘤自身穿孔外,8例(72%)穿孔部位位于乙状结肠。9例(81%)一期肿瘤切除患者中8例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直肠指诊是术前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后短期内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这种现象可能是下消化道穿孔特征性表现。除少数肿瘤部位穿孔外,穿孔部位多位于乙状结肠。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一期肿瘤切除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卫洪波  黄江龙 《新医学》2007,38(12):833-834
1 引言 2007年中国普通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于2007-08-03~06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近300名代表、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就腹部肿瘤、微创手术、器官移植和外科感染与外科营养的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维甲酸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OR数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及AgNOR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及AgNOR数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8.
1 肝移植的发展过程肝移植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40余年。根据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1实验阶段:1955年Welch首先施行狗的同种异体异位肝移植,1959年Moore首次施行狗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目的是摸索和创制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手术术式和技术,以期应用于临床。2试用阶段:1963年3月1日Starzl首先进行了人类的第1例临床原位肝移植术,揭开了人类肝移植的篇章。临床肝移植的早期病例效果不好,在4年多内未获长期存活者,全球共施行原位肝移植12例,最长存活23日,异位6例,最长生存34日。3应用阶段:直到1967年7月23日Stsrzl为1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门静脉及外周血癌胚抗原(CEA)与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我们检测了62例大肠癌患者门脉及外周血的CEA。结果显示,门静脉血CEA显著高于外周血;门脉及外周血CEA的升高与静脉侵犯及Dukes分级有强相关关系,门脉血CEA的升高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EA值随静脉侵犯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手术刺激有静脉侵犯的癌肿后,CEA显著升高,没有静脉侵犯者则无变化。结果表明,CEA主要是通过门静脉进入外周血。CEA的升高表明癌肿的静脉侵犯业已发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传统手术有以下优势: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等微创优势;对病人免疫功能影响小;超声刀的良好凝固作用能减少淋巴结清扫过程中肿瘤细胞自淋巴管脱落。目前已经证实腹腔镜胃恶性肿瘤手术适应证包括:①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在T3以内;②胃恶性间质瘤、淋巴瘤等其他恶性肿瘤;③胃恶性肿瘤的探查及分期;④晚期胃恶性肿瘤的短路手术;⑤胃癌术前、术中分期检查为Ⅰ、Ⅱ、Ⅲa期。手术步骤包括:腹腔探查;淋巴结清扫(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第1、2、3、4sa、4sb、4d、5、6、7、8a、9、11p、11d、12a、14v 组淋巴结,对于胃上部癌可不行第12a、14v 组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