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8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分院肝胆外科58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总管切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0例和留置T管组28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一期缝合组30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胆漏,留置T管组28例,患者术后发生2例胆漏,1例结石残留,两组均未发生胆道狭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留置T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一种能同时测定升麻葛根汤汤剂中异阿魏酸、葛根素和芍药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Waters XBridge~Shield RP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双波长检测,检测波长分别为230 nm、317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葛根素和异阿魏酸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分离良好,且阴性无干扰。其中芍药苷、葛根素和异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82~6.118μg、1.602~25.626μg和0.081~1.303μg;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5%、102.9%和98.1%,RSD均小于3.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升麻葛根汤中芍药苷、葛根素和异阿魏酸的含量,为升麻葛根汤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特点及预防感染的措施,为其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8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1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8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5.4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4.84%.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医院感染,应及时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和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 HSF1)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67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以及21例因肝血管瘤行手术切除的部分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柃测肝细胞癌及正常肝脏组织中HSF1蛋白及热休克蛋白70( HSP70)的表达,分析HSF1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根据HSFI蛋白与HSP70表达情况的相关性分析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不同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率的分析以及肝细胞癌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采用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HSFI蛋白与HSP70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SFI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 (46/6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9% (6/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28,P<0.05).HSP7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 38/6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 (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9,P<0.05).HSF1蛋白与HSP7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5).HSFI蛋白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X2=5.935,9.762,5.159,11.267,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水平、AFP水平以及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无关(x2=0.822,0.172,2.059,P>0.05).HSF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1.4+1.9)个月和(29.8±2.7)个月,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6,P<0.05).结论 HSF1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HSP70的表达而发挥作用,在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猝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对2000-2011年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38例猝死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患者非心源性猝死24例(63.16%),其中大面积肺动脉栓塞17例(44.74%);心源性猝死14例(36.84%),其中恶性心律失常12例(31.58%).结论 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及恶性心律失常为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猝死的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及预防可降低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分析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贝前列腺素纳联合伐地那非对其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伐地那非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前列腺素纳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勃起硬度评分(EHS)、勃起功能和血清AGEs及AngⅡ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EHS评分、ⅡEF-5评分、血清AGEs及Ang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HS评分和ⅡEF-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GEs及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贝前列腺素纳联合伐地那非对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理想,可有效的增加每周性交成功次数,改善勃起功能障碍,并可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血清AGEs及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寻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应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ing,TST)诊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的硬结平均直径临界值。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选取江苏省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学校结核病疫情的2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63名。对研究对象同时进行TST和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检测,以QFT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来确定TST检测学校人群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LTBI者的硬结平均直径临界值。结果: 163名受试者中,QFT检测阳性者79例(48.5%),QFT检测阴性者84名(51.5%)。TST中度阳性者132名(81.0%),其中,QFT检测阳性者62例,阳性率为47.0%(95%CI:38.3%~55.6%)。在163名研究对象中,以QFT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TST检测硬结平均直径为12.5mm时诊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LTBI者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38.0%(95%CI:27.3%~49.6%),特异度为82.1%(95%CI:72.3%~89.6%),曲线下面积(AUC)为0.621(95%CI:0.542~0.696);在132名TST中度阳性者中,以QFT检测结果为参照标准,TST检测硬结平均直径为12.5mm时诊断需要预防性服药的LTBI者的价值最高,敏感度为25.8%(95%CI:15.5%~38.5%),特异度为87.1%(95%CI:77.0%~93.9%),AUC为0.572(95%CI:0.483~0.657)。结论: 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如果在一个班级发生3例及以上结核病病例或者TST中度阳性率或者强阳性率远高于本地区正常范围时,应该重视TST中度阳性的人群。  相似文献   
118.
WHO提出在2035年终止结核病,但如果仅依靠早期发现并治愈结核病患者,要实现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是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不可能对所有感染者都进行预防性治疗.WHO推荐了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服药的人群,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WHO的建议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因此,科学定位我国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中的结核病高危人群,并积极地对其开展预防性服药,对加速降低和控制我国结核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0),分别实施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及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GCS评分、昏迷分级、脑梗死灶变化、中线结构变化及预后优良率。结果术后3d、7d及14d,观察组GCS评分分别为(4.72±1.16)分、(7.95±1.74)分及(10.24±2.0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5±1.23)分、(5.83±1.37)分及(6.45±1.43)分(P0.05)。术后14d,观察组轻度昏迷及中度昏迷百分比分别为24.39%、41.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12.50%(P0.01)。此外,术后3d、7d及14d,观察组梗死灶范围更小,中线位移更小(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预后优良率56.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0%(P0.01)。结论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具有临床疗效好、预后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0.
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  卢鹏 《农垦医学》2009,31(4):336-337
近年来,不孕症患者逐渐增多,且大多数病因复杂、原因不明,为对治疗不孕症提供可靠的依据,我院应用经阴道超声对65例不孕症患者的卵泡进行监测,并对其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