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眼科学 | 97篇 |
药学 | 60篇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眼局部应用1%阿托品对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斜视角度、调节性集合和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设计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共同性内斜视患者35例(3—15岁)。方法1%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散瞳验光前、后分别进行斜视角度、调节性集合,调节(AC/A)、双眼视觉测定,并根据验光结果分为≤+3D、〉+3D并≤+6D和〉+6D三个不同屈光度组,对其散瞳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斜视角度(三棱镜度)、AC/A、同时知觉、融合功能、远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觉。结果3组患者中斜视角度≤50^Δ和≥55Δ的患者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0.52,P=0.77);14例≤3D患者中散瞳后的斜视角度无变化者11例(78.57%),斜视角度减小者仅2例(14.29%),而11例〉3D并≤6D患者和10例〉6D患者中散瞳后斜视角度减小者均为5例(分别为45.46%和50.00%)。三组患者中,散瞳前AC/A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4.87,P=0.30)。散瞳后各组AC/A均有减小的趋势,变化无显著性差异(χ2=1.89,P=0.75)。5例具有不同程度双眼视觉者,其斜视角度均≤20Δ。结论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中,低度远视患者散瞳前后斜视角度无明显变化,部分中、高度远视患者散瞳后斜视角度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建立中国癫痫儿童左乙拉西坦(LEV)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门诊及病房收集的220例服用LEV癫痫患儿的250个LEV血药浓度数据,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软件,按照一室一级吸收和消除模型,建立我国癫痫患儿LEV的PPK模型。使用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方法验证模型。结果 LEVPPK基础模型:清除率(CL/F)=1.56×EXP[ETA(1)]L/h,表观分布容积(V/F)被固定为20L,吸收速率常数(KA)=EXP[ETA(3)]/h;最终模型:CL/F=[1.35×(体重/25.26)0.578]L/h,V/F=20L,KA=2.11×EXP[ETA(3)]/h;CL/F、V/F和KA群体值分别为1.35L/h、20L和2.11/h。经过NPDE方法验证,所建立的最终模型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效能。结论本文建立了中国癫痫患儿LEVPPK模型,模型通过验证及预测效能,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体重是对清除率影响最明显的协变量。 相似文献
75.
76.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急性病因,而NOAF又可导致AMI病情恶化.因此,明确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并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目的 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以期能早期识别伴有高危心房颤动的AMI患者.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 相似文献
77.
78.
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矫治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从高级视功能方面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45例双眼屈光度参差≥2.25D的近视患者分别检查术前裸眼、戴框架眼镜及LASIK术后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8的眼占91.57%,患者双眼视力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手术前后的屈光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手术前后除存在同时视功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431)外,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屈光参差的度数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就越大(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LASIK手术后近立体视优于戴框架眼镜矫正(P<0.05).结论 LASIK手术不仅可以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视力,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LASIK手术是一种矫正屈光参差、提高视觉质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