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目的:观察应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配合电围刺治疗髋关节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壮医莲花针扣刺放血,用拔罐吸拔毒血,再配合在病灶周围深刺围刺电针治疗。结果:痊愈27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7%。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配合电围刺治疗髋关节滑囊炎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发病在72 h内的进展性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丁苯酞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14 d、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优于单用丁苯酞.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胫骨下段不同条件下发生慢性骨髓炎的显微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2月至2009年7月,共治疗胫骨下段慢性骨髓炎61例。其中应用带穿支比目鱼肌瓣逆行转移修复死腔加植皮16例,带胫后血管比目鱼肌瓣逆行转移加植皮5例,带穿支小腿内侧筋膜瓣逆行转移加植皮4例,腓肠神经皮瓣13例,腓肠神经筋膜瓣加植皮6例,腓肠神经筋膜瓣复合腓肠肌瓣逆行转移加植皮5例及吻合血管肌皮瓣移植12例(股前外侧肌皮瓣8例,带腹直肌胸脐皮瓣4例)。 结果 术后除l例带全长比目鱼肌内侧半的穿支肌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愈合外,其余病例的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18 ~ 96个月,无窦道、溃疡及死骨形成。 结论 应用带蒂或吻合血管的组织瓣尤其是带穿支比目鱼肌瓣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慢性骨髓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同时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分析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2002年10月~2008年2月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59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2例;二尖瓣病变12例,主动脉瓣病变5例.联合瓣膜病变3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停跳后,先作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或成形.心脏复苏完成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吻合,或在升主动脉1次阻断下完成.内乳动脉的吻合在瓣膜手术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2例行二尖瓣成形.18例行机械瓣置换,未用生物瓣.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10%),主要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心率失常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术前有心肌梗死史、心功能差、心胸比率大、女性等与早期死亡有关.随访18例,时间6个月~4年患者无死亡,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6例.结论 CABG联合心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手术和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完全的再血管化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女性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低体重、冠状动脉细小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等构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5.
卢波 《吉林医学》2015,(7):1425-1427
目的:探讨老龄患者下肢手术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进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根据国内标准,60岁以上的人群,可视为老年人)患者资料中,随机抽取144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72例患者采用布比卡因予以麻醉,而试验组72例患者则罗哌卡因予以麻醉,且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Ⅳ级的仅有1例,与试验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麻醉效果为Ⅰ级、Ⅱ级、Ⅲ级的患者人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9.72%)显著高于试验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患者下肢手术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理想,并且安全可靠、操作便捷,对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影响较小,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0例脑梗塞的我市新农合患者.观察患者血管狭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监测血压,行颈椎动脉彩超、头颅CT、头颅MRI,检测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发热、空腹血糖、椎动脉狭窄为进展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发热、C反应蛋白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本就一次车库内一氧化碳严重中毒事故,模拟事发时的状况进行监测,并结合有关环境卫生学知识,综合分析评判事故原因,得出模拟监测和事故发生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为探讨硫芥对小鼠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剂量 效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 ,为寻找硫芥中毒早期亚临床损伤的诊断指标 ,提供动物体内实验的数据。方法 昆明种小鼠 ,硫芥纯度 97.3% ,用1,2 丙二醇稀释成所需浓度 ,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随机分为丙二醇溶剂组 ,硫芥中毒组 (自身对照 ) :18mg·kg- 1(LD50 ) ,2 4mg·kg- 1(LD70 ) ,30mg·kg- 1(LD90 ) ,正常观察组和中毒观察组 ,每组 10只小鼠(18mg·kg- 1组除外 )。剪尾采血 5 μL ,采血时间为0 ,2 ,4 ,8,2 4 ,72和 12 0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进行制片、铺胶、裂解、电泳、染色。荧光显微镜下目镜测微尺测量 ,彗星细胞DNA迁移度(μm)和彗星细胞DNA迁移率 (% ) ,统计分析用SPSS10 .0分析软件及卡方检验。结果 ①硫芥中毒后受损细胞 (即拖尾细胞 )DNA迁移率 4h达到峰值 ,低、中、高 3个剂量组分别为 35 .3% ,5 7.8% ,72 % ,显著高于自身对照 (P <0 .0 1) ,8h后逐渐降低 ,72h后低剂量组接近正常值 (P >0 .0 5 )。②DNA迁移度 (拖尾长度 ) 4h达到第一个峰值 ,低、中、高 3个剂量组分别为 (16 .0 0± 1.99) ,(2 2 .0 5± 1.0 0 ) ,(35 .90± 1.2 9) μm ,显著高于自身对照 (P <0 .0 1) ,2 4h出现第二个峰值 ,其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硫?  相似文献   
89.
A.amatymbica(AA)是仅见于非洲大陆的伞形科植物,具有多种治疗用途。番荔枝科植物埃塞俄比亚木瓣树Xylopia aethiopi-ca(Dunal)A.Rich(XA)是一种常绿的芳香树木,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西、中部,其果实亦有多种治疗作用,且被列为7种最有前途的抗菌植物之一。作者用大鼠研究了来自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SAP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介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腹腔镜灌洗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8)水平变化、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手术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2.45±0.18)h vs.(5.12±0.89)h]、体温正常时间[(3.98±1.07)d vs.(7.52±1.68)d]、肛门排气时间[(7.96±1.89)d vs.(14.02±3.72)d]、灌洗引流时间[(10.54±3.07)d vs.(15.38±3.29)d]、住院时间[(21.02±2.74)d vs.(35.97±3.08)d]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TNF-α[(45.22±8.78)μg/L vs.(162.11±19.58)μg/L]、IL-6[(31.14±6.37)μg/L vs.(69.08±12.11)μg/L]、IL-8[(111.25±19.86)μg/L vs.(318.27±32.25)μg/L]均明显下降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142.16±10.32 vs.115.24±7.34)明显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胰腺及周围组织坏死(6.67%vs.33.33%)、胰腺脓肿(3.33%vs.30.00%)、胰腺肠瘘(0.00%vs.33.33%)及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6.67%vs.1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介入联合腹腔镜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助于降低术后炎性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