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浆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联合脂代谢指标建立诊断模型,明确其诊断NAFLD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及体检中心经超声及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502)检测(部分患者行肝活组织病理学检...  相似文献   
5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AFLD发病率可达到20%-30%,在亚太和北美国家为12%~24%,而且目前呈上升趋势[1].NAFLD具有潜在进展性,因此对NASH应引起广泛重视,约10%~15%的NASH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肝癌[2-4].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end,sFasL)及sFas水平,并动态观察联合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及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后PLC患者血清sFasL、sFas水平变化,探讨PL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方法选择PLC患者40例(初发26例,复发14例),采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sFasL/sFas水平,同步检测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另选CHB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PLC患者血清sFasL、sFas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尤以复发PLC增高为著。PLC初发、PLC复发、CHB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FasL水平依次为(86.21±28.47)μg/L、(317.56±139.54)μg/L、(43.62±9.96)μg/L和(26.61±7.93)μg/L;sFas依次为(51.15±22.97)μg/L、(107.13±27.19)μg/L、(16.81±6.34)μg/L、(21.57±7.95)μg/L,PLC复发组血清sFasL和sFas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PLC初发组显著高于CHB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PLC治疗后1、3、6个月血清sFasL为(150.32±27.95)μg/L、(82.52±15.07)μg/L、(34.66±5.26)μg/L;sFas为(102.09±27.92)μg/L、(30.59±6.79)μg/L、(21.20±3.19)μg/L,治疗后1个月sFasL、sFa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3个月sFas及治疗后6个月sFasL、sFa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及P<0.01)。治疗前后血清ALB、ALT及TBIL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sFasL、sFas水平为PLC发病及进展的重要标志;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TACE治疗PLC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sFasL、sFas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明Fas/Fas配体(FasL)系统及其主导信号转导通路在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C57BL/6J小鼠以含4%(V/V)乙醇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4周,自第5周起联合微量CCl4腹腔注射至第8周,分别建立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模型.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m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Fas、FasL、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细胞色素P450 2E1(CYP 2E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多组样本均数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应用含4%(V/V)乙醇的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联合微量CCl4腹腔注射可快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凋亡数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加重而增高,并伴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对照组、酒精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纤维化组小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依次升高:Fa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0±0.05、0.61±0.10、0.76±0.03(H=12.137 P<0.05),Fa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4、0.86±0.10、0.99±0.09(F=12.758P<0.01);Fas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1±0.03、0.53±0.02、1.02±0.04(F=153.260 P<0.01);caspase3mRNA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11、0.85±0.05、1.33±0.16(F=8.740,P<0.01),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0±0.03、0.69±0.06、1.02±0.10(F=90.785,P<0.01);CYP 2E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14、1.00±0.15、1.30±0.20(H=4.713,P< 0.01);各组间比较,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FasL及CYP 2E1的蛋白与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 结论 Fas/FasL系统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能是酒精性肝病中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主导因素,可进一步促进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60例经流行病学、临床及HCVRNA、抗—HCV的检测确诊为急、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IgM抗—HCV的检测,认为其存在说明HCV复制,可用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评估急性丙型肝炎发生慢性化、慢性丙型肝炎的活动情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56.
抗—HCV—IgM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7.
张玉果  南月敏  王泰龄 《医学综述》2012,18(14):2158-2161
肝脏在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迅速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肝脏再生是一个涉及多种效应细胞增殖反应的高度协调的过程,参与肝脏再生的细胞种类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包括以肝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再生和通过启动干细胞再生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多种基因、细胞因子及肝脏微环境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肝脏再生的动态调控过程。现就肝部分切除术后不同种类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8.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月敏  姚希贤 《河北医药》2002,24(11):851-853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大多数药物在肝内经生物转化排除 ,在此过程中 ,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免疫机制造成肝脏的损害和病变。肝脏的病理状态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并可影响疗效和引起不良反应。近年来 ,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药物性肝病占所有住院黄疸病例的 2 %~ 5 % ,占急性肝炎病例的 10 % ,5 0岁以上患者中达 40 % [1-3 ] 。暴发性肝炎中2 0 %~ 5 0 %与药物有关[2 ,4] ,中草药所致肝损害占药物性肝病的 3 0 % [5] 。但由于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与肝组织病理等方…  相似文献   
59.
赵磊  刘殿武  王俊英  南月敏  戴二黑 《河北医药》2012,34(15):2245-2247
目的评价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急、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以及HBV-DNA指标;以健康人18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血清IFN-γ水平逐渐下降,而IL-10和TGF-β1水平则逐渐上升。血清IFN-γ水平与TBIL、PCⅢ、CⅣ、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L-10水平与TBIL、H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负相关;血清TGF-β1水平与TBIL、PCⅢ、CⅣ、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和PTA呈显著负相关(P<0.01)。HBV-DNA阳性患者肝纤四项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或<0.01)。结论 IFN-γ、IL-10、TGF-β1不仅与肝细胞损伤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测定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的发生发展、肝纤维化进展程度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西方国家及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单纯性脂肪肝进展到脂肪性肝硬化的重要阶段,探明NASH发病的机制以采取早期靶向性治疗措施是有效阻止该病发生及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