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后期临床课程,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和针灸学等课程为基础的。如何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郑州市金水区儿童佝倭病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取儿童末稍指血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1)金水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为30.6%;(2)佝偻病患儿的月龄为7.94±2.38月,佝偻病患儿户外活动时间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3)佝偻病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正常儿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金水区儿童佝偻病仍为主要发痛痛种;(2)1岁以内的婴儿是佝倭病的主要发病人群;(3)户外活动时间少可增加患佝偻病的几率,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不会增加患佝偻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肠止泻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49例。两组患儿均常规服用思密达散和金双歧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清肠止泻散神阙穴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疗程3d,观察治疗效果、治愈时间、治疗后每日大便次数及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167/175),高于对照组83.9%(1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日大便次数及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57.03±9.18)h,低于对照组(61.13±10.6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止泻散神阙穴贴敷能显著提高小儿湿热泻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改善伴随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小胶质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和针刺组(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针刺治疗),每组50只。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脑组织IL-6、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水平,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台指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台指数增加(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梗死现象,针刺组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脑组织Iba-1阳性细胞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Iba-1阳性细胞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脑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水平及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水平及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惊风为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之一,“心藏神,心病故主惊也;肝属木,肝病故主风也”。吴谦认为惊风多由于心肝有热,久用寒凉或是土虚木旺,其在《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一中有具体论述:认为小儿急惊风多见心肝火旺、热极生风,治宜清肝热、镇肝风,但避免过用寒凉之药损伤脾胃。脾肾阳虚可致慢惊风、慢脾风;慢惊风治在温脾肾、培元气;慢脾风速在补脾土、回阳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药浴方药(柴胡20 g,青蒿20 g,薄荷20 g,连翘20 g,荆芥20 g,炒牛蒡子10 g,川芎10 g)粉碎煎煮对小儿外感发热进行退热治疗.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质量浓度为20 g·L-1的药液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药液温度(38±1)℃、(40±1)℃二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药浴时间15 min、25 min二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最优的药液浓度为20 g/L,适宜的质量温度为(39±1)℃,适宜的药浴时间为15 ~25 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5例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MPP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联合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8%,对照组为81.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与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CD3+,CD4+以及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患儿疗效显著,可能与其升高抗炎因子,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灸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依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分配序列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行为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配合重灸疗法.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次症评分和总分变化,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免疫指...  相似文献   
19.
《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完善,提出三点建议:①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主体相结合;③课堂教学为主,见习、实习、实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对1126例患儿用37~40℃中药液进行浸浴及相应的经络刺激,浴前、浴后30min、1h各测量体温一次,观察患儿对药浴操作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结果:体温下降928人,有效率为82.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规范化、人性化的护理能够增加了患儿药浴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有利于提高疗效,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