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3年1月J Clin Endocrinol Metab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研究 “中国男性人群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呈负相关”(Bao Y, Ma X, Yang R, et al.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osteocalcin levels and visceral fat area in Chinese me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3, 98: 345-351.),这是“上海肥胖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该研究为国际上首次报告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腹型肥胖的相关性。该研究以1 768例男性人群(年龄22~75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RI精确测量腹部内脏脂肪面积,分析骨钙素与内脏脂肪面积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升高,体脂参数、收缩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TG、游离脂肪酸和C反应蛋白均呈下降趋势。与血清骨钙素水平较低的人群相比,血清骨钙素水平较高者其内脏脂肪面积显著降低;随着内脏脂肪面积的增加,血清骨钙素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内脏脂肪面积呈独立负相关。在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 7.8 mmol/L)且BMI正常(18.5 ~< 25.0 kg/m2)的亚组人群中也见到类似结果,进一步提示骨钙素对内脏脂肪面积的负性影响独立于高血糖和总体脂。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37岁。一年来每次经前3~4天出现心悸、胸闷、心电图均示心房扑动伴6∶5、5∶4、4∶3文克白型房室传导阻滞。月经来潮后3~4天,不需治疗可自行转复窦律。为此,分别于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测定其血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_2),发现经前FSH高达7.3miv/ml(正常值0.99~3.6miv/ml)(图1)。给予普罗帕酮450mg/天治疗两月,心房扑动发作时间缩短至3小时,直至经前类似发作终止。讨论机体随月经周期可发生多种神经、体液变化,出现头痛、情绪波动等,而心律失常却少见。国内郑鹿祥报道,1例月经周期性房性早搏,每次月经来潮时感心悸、头晕、出汗、多梦,时有面部潮红,心电图证实为频发房早,未经治疗,月经干净后自行消失,认为房早可能与月经来潮时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本例一年来每次经前恒定发作心悸、胸闷、心电图均为  相似文献   
63.
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目的建立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应用扩展葡萄糖钳夹技术(即联合葡萄糖钳夹、3-3H标记葡萄糖示踪技术及间接测热技术)对9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者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1)在优势浓度胰岛素、血浆葡萄糖稳定在正常水平状态下肝糖产生完全被抑制,未见到升糖激素(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显著兴奋及内源性胰岛素释放.(2)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稳态期,胰岛素介导的机体葡萄糖利用率(葡萄糖消失率)较基础状态显著增加[(5.86±0.65)mg*kg-1*min-1比(2.45±0.15)mg*kg-1*min-1,P<0.01],并以糖原合成为主;脂肪氧化被显著抑制,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下降.结论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已成功建立;在外源性胰岛素-葡萄糖代谢的稳定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利用显著增加,脂肪分解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现代新媒体工具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的作用。方法结合近年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临床研究生教学的实践,分析了电子邮件、短信、微信、QQ、飞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在医学研究生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带教中的作用。结果新媒体工具在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知识教育、科研思路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和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用途,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沟通效果。结论多种新媒体工具的有机结合在研究生指导和教育中可发挥有效作用,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6.
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明确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对临床有效干预糖代谢异常有重要指导作用。下面结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开展的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1,2]:1.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与高血糖的关系:上海市糖尿病研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糖化血清白蛋白(GA)对血清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 募集29例正常糖耐量(NGT)个体及37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按HbAlc水平分为良好(<6.5%)、尚可(6.5%~7.5%)、控制差(>7.5%)3组.比较4组CA199水平;分别计算HbAlc和GA与CA199的相关性;以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BG),HbAlc、GA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各变量对CA199的影响程度.结果 (1)HbAlc控制差组的CA199水平显著高于HbAlc尚可及良好组;(2)HbAlc与CA199相关(r=0.394,P=0.000),GA与CA199相关(r=0.381,P=0.000);(3)回归分析显示HbAlc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364(P=0.000).结论 (1)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尚可及良好的患者;(2)CA199与FBG、餐后2 h血糖、HbAlc及G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3)HbAlc是影响CA199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CA199升高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24 h动态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MBG),测定空腹血糖(FPG)和血清C肽(FCP)、餐后2 h血糖(2hPG)和血清C肽(2hP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A)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按不同FPG水平分为FPG13.47 mmol/L、8.81且≤13.47 mmol/L和≤8.81 mmol/L组,按不同HbA1c水平分为<7%、≥7%且<10%、≥10%且<13%和≥13%组,比较各组间FT3、FT4、TSH、和rT3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FPG13.47 mmol/L、8.81且≤13.47 mmol/L组的FT3和rT3显著低于FPG≤8.81 mmol/L组(P值分别<0.01、0.05),FPG13.47 mmol/L组的TSH显著低于FPG≤8.81 mmol/L组(P<0.01).HbA1c≥7%且<10%、≥10%且<13%和≥13%组的FT3和TSH显著低于HbA1c<7%组(P值分别<0.01、0.05).FPG、MBG、HbA1c、AGE、GA的变化与FT3水平呈线性负相关(P<0.05),与rT3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FT3和rT3变化的独立因素(OR=-0.061、0.004,P=0.00、0.001),FPG也是影响FT3和rT3变化的独立因素(OR=-0.012、0.19,p=-0.00、0.001).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8例,年龄15~89岁,记录血压、体质量及病程,入院第2天测定卒腹及餐后2 h血糖、血脂谱、肾功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应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根据患者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脂蛋白(a)水平进行分层.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4,P>0.05).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F=4.113,P<0.05).研究队列按照血清脂蛋白(a)的四分位点分为四组,随着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逐渐升高(F=7.877,P<0.01),而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F=4.479,P<0.01).血清脂蛋白(a)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2、0.169、0.18,均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061,P<0.01).多元逐步同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收缩压、血清脂蛋白(a)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年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不受年龄、病程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是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中国人群中诊断糖尿病的效率,确定HbA1c在中国人群中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设计多级分层横断面调查。背景中国上海,2007-2008年。参与者4886例,年龄≥20岁,无明确糖尿病史。结局评估指标分析不同HbA1c切点判断糖尿病的效率。结果HbA1c和单纯空腹血糖判断糖尿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856(95%C10.828—0.883)和0.920(0.900~0.941)。在HbA1c切点处于6.3%(正常均值的2SD)时特异性较高(96.1%,95%CI95.5%-96.7%),相应的敏感性为62.8%(57.1%-68.3%),与单纯空腹血糖≥7.0mmol/L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相似(57.5%,95%CI51.7%-63.1%)。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HbA1c切点处于6.3%的敏感性(66.9%,95%CI61.0%~72.5%)较空腹血糖≥7.0mmol/L(54.4%,95%CI48.3%-60.4%)及HbA1c≥65%(53.7%,95%CI47.6%一59.7%)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应用HbA1c≥6.3%切点检出未经诊断的糖尿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与单纯空腹血糖≥7.0mmol/L相似。该最佳切点在空腹血糖及OGTT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作为中国成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