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7篇 |
免费 | 222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50篇 |
口腔科学 | 35篇 |
临床医学 | 589篇 |
内科学 | 304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1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78篇 |
综合类 | 1080篇 |
预防医学 | 494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470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453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89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47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60年 | 5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15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15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鼻饲方法.方法 分析在重型颅脑损伤的98例中,使用目前在重度颅脑外伤病人中的常用的改良的鼻饲方法.结果 目前所使用的改良鼻饲方法仍可带来胃液的返流.结论 在分析返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鼻饲管方法.改良后的鼻饲方法可以杜绝胃液的返流和误吸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介绍在耳内切口下不附加其它切口取乳突骨膜或软骨的方法;并将骨膜、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片、颞肌筋膜修复鼓膜的手术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通过耳内切口不附加切口取乳突骨膜、软骨,或通过耳后附加切口取颞肌筋膜,利用这些自体材料用于鼓室成形术。并将两种方法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对比项目包括:手术耗时、各种材料的成功率、近期听力学效果、局麻手术率、患者对两种切口的满意率。结果不附加切口的手术方式所取用的自体组织材料可以达到和颞肌筋膜同样的听力效果、手术成功率(P=0.777和0.977);但由于不附加耳后切口,手术时间显著缩短(54.9±11.6对80.42±11.8 min,P=0.000),局麻手术率高(P=0.000),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高(P=0.000)。结论耳内切口可以方便地直接取乳突骨膜或是软骨用于鼓室成形术。这样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并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3.
正近年来,随着传染病防治、科研及医药生产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病原微生物的使用机会也大大增加。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其保藏具有特殊要求。菌种和病毒都需要保持稳定性状和基因,以便于日后的科学研究~([1-2])。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来说,生物安全是重中之重,出于对生物安全方面的考虑,应该对实验室人员、菌(毒)种保藏、操作规范、个人防护、消毒设施、销毁等方面严格把控,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菌(毒)种保藏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可能免疫学机制。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连续治疗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纤维蛋白原(Fb)、总胆固醇(TC)、血脂水平(TG)、不良反应的差异,以及炎症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指标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38/4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74%,45/47)。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b、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ET-1、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引起的炎症相关因子ET-1、hs-CRP显著降低和NO的显著升高分别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其机制与多种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本文克隆白蚊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分析其是否与搜寻宿主或吸血行为相关。通过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得到白纹伊蚊气味受体基因OR21a段,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方法,以自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作为内参,比较了OR21a因在未吸血雌蚊、雄蚊、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显示,白纹伊蚊OR21a因在未吸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高,饱血雌蚊头部表达量最低,而在雄蚊头部的表达量介于打断吸血雌蚊和饱血雌蚊之间。本研究发现白蚊伊蚊会依据不同的生理需求改变OR21a因的表达量,推测可能与白纹伊蚊搜寻宿主及吸血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s, NK)细胞是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属于固有免疫的一部分。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过程中,NK细胞既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同时又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对于NK细胞在HBV感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方法该研究比较了49例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32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30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phase,IT)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 HC)的外周血NK细胞、CD56bright群、CD56dim群和NK细胞表面受体IFNAR2、NKp46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IFNα2、IFNγ的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与ALT、HBV DNA的关系。结果IC和AHB组CD3-CD56+NK细胞频数降低,主要发挥细胞毒作用的CD56dim群的频数也减少,而主要分泌IFNγ的CD56bright群却升高。不一致的,外周血IFNγ含量却没有相应升高,相反,还明显降低。与HC组比,在IT组并没有发现NK细胞及其亚群频数的明显改变。可抑制NK细胞产生IFN-γ的IL-10在IC和AHB组升高,同样升高的还有另一种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C组IFNα2分泌增加而且NK细胞IFNAR2的表达上调。IT组虽然NK细胞IFNAR2表达上调,但是外周血IFNα2分泌量明显不足。AHB组IFNα2分泌水平和健康对照相近。ALT与HBV DNA在IC患者呈负相关,在AHB组呈正相关。IC组HBV DNA含量与IFNAR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K细胞在免疫清除期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受到抑制,这种抑制可能有助于减轻肝脏损伤。在免疫清除期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被保存,但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受损。免疫耐受期患者可能是IFNα2分泌不足,不能有效的激活NK细胞,导致HBV长期存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清除可能依赖非IFNα2途径。ALT可作为评估免疫清除期患者免疫清除HBV水平的指标。急性HBV感染时,病毒的快速扩增可能是导致肝脏损伤的机制。另外,在免疫激活时,HBV可能刺激NK细胞上IFNA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8.
超声影像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超、B超等超声波检查是人们喜爱而熟悉的检查项目,操声影像信息管理系统是它们的辅助系统,它将超声波检查的全过程传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实现病历收集、数据查询、数据备份、图片处理,以备以后的网上发布,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分娩后肝炎发作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后, 通过临床医疗系统收集慢性HBV感染孕妇分娩时和48周内的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检查。评价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孕妇533例, 所有患者平均年龄29.5±3.7, 共有408人为了母婴阻断在怀孕期间服用抗病毒药物, 产后1年内共有231人发生肝炎, 无论用药与否, 发生肝炎与未发生肝炎患者的分娩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孕中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分娩时和孕中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 (OR=0.19, 0.074~0.473;P<0.001), ALT(OR=1.05, 1.021~1.071;P<0.001), 白蛋白(albumin, ALB) (OR=0.91, 0.833~0.995;P=0.038...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C-反应蛋白(CRP)及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22例临床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胸腔积液56例,结核性胸膜炎48例,其他类型18例)胸水和血清中的IFN-γ、VEGF-C、CRP及ADA含量。结果结核组的IFN-γ、CRP浓度及ADA活性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判断,以100ng/L为临界值,IFN-γ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3.1%、92.3%;以45U/L为临界值,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6%、96.3%;以110mg/L为临界值,CRP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1%、84.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达到87.8%和86.0%。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C高于结核性及其他类型胸腔积液(P0.01);VEGF-C/ADA≥8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6.3%、82.6%;VEGF-C/ADA≤3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性度分别为85.1%、87.1%。结论联合检测IFN-γ、VEGF-C、CRP及ADA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VEGF-C与ADA浓度比值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