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2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46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368篇
综合类   914篇
预防医学   28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62篇
  10篇
中国医学   404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3组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Ⅱ、Ⅲ期乳腺癌68例随机分为3组,A组(FEC)24例、B组(ET)24例、C组(NE)20例,3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分别用FEC、ET或NE化疗方案治疗,3~4周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总有效率(RR)A组为50%(12/24),B组RR为79.2%(19/24,与A组比较P<0.05),C组RR为75.0%(15/20,与A组比较P<0.05).C组2例(10.0%)病理完全缓解(pCR),3组无进展病例,Ⅱ期疗效高于Ⅲ期.新辅助化疗前68例患侧腋窝均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化疗2周期后A组、B组、C组分别有50.0%(12/24)、66.7%(16/24,与A组比较P<0.05)、60.0%(12/20,与A组比较P<0.05)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3组相似,ET组脱发程度严重,并伴有关节肌肉疼痛.NE组不良反应以神经毒性和血管静脉炎较突出.结论:3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均有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B组及C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高于A组.  相似文献   
43.
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TE方案(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对Ⅱ、Ⅲ期的20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3-4周为1个周期,患者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以VE方案(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作对照组进行比较,TE方案:表柔比星(EPI)6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紫杉醇(TAX)150mg/m2,第2天,静脉点滴;3周为1个周期。VE方案:EPI 60mg/m2,第1天,静脉注射;长春瑞滨(VNR)30mg/m2,第1、8天,静脉注射;4周为1个周期。结果:TE组有效率为8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4例,病理完全缓解(pCR)2例;VE组有效率为80%,其中cCR 3例,PR 13例,NC 4例,pCR2例。两组均无进展(PD)者。进行4周期新辅助化疗患者有效率高于2周期患者。两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面色潮红和静脉炎等毒副反应相似,VE组乏力、脱发、神经毒性程度比TE组显著(P<0.05),而在关节头痛方面TE组显著(P<0.05)。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有效率较高,疗效相当;VE组毒副反应较TE组高,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44.
术中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Ⅰ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5.
肛门瘙痒症,为一种常见的局限性非传染性皮肤瘙痒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医认为,本症属风、湿、热、虫引起,风湿挟热,湿热内蕴,阻滞肛门皮肤所致,治疗原则以清热祛风、杀虫止痒为主。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外洗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6.
中药浸泡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卓宁  刘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0):1299-1299,13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mpathy,DPN)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占糖尿病患者的47%~91%,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治疗十分棘手。笔者以中药水煎剂浸泡双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我院自2003-09以来,开展的1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过程及经验体会。方法本组9例患者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1例接受经典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手术。3例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三联预防排斥反应,7例应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预防排斥反应。应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口服拉米夫定、静脉滴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生存至今,生活质量良好。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血流正常,1个月后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代史,人们一般将其分为3个阶段。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初期。在此期间,人们首次明确提出了冠心病相当于中医之“胸痹”、“真心痛”,从中医基础理论探讨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并运用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提出中医分型、辨证论治;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医中药也进入了心血管科急重症领域-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80年代初期以后,各个病证诊断和疗效评定逐步规范化,相关理论也得到了深入研究,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49.
一种细菌计数培养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是药典规定的细菌计数用培养基,因有反映该培养基质量不稳定,有必要研制一种更好的细菌计数培养基,载人中国药典。方法:通过10株代表菌,对3种培养基的初步筛选,研究出更适合细菌计数的培养基PYA后,并进一步优化;以20批样品对本培养基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PYA培养基优于营养琼脂培养基。结论:PYA培养基现在是国内细菌计数的最好培养基,与国产英、美药典的大豆胰酪胨琼脂培养基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在术前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61例为训练样本,30例为验证样本。基于全瘤体积,从每个原发病灶术前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 301个。基于训练样本,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逻辑回归方法筛选关键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分类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辨别效能,并将其与形态学标准进行比较。在验证样本中验证影像组学分类器的价值。结果:由5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分类器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01)。在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中,影像组学分类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 CI:0.787~0.960)和0.878(95% CI:0.727~1.000),形态学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95% CI:0.487~0.752)和0.556(95% CI:0.355~0.756)。无论是训练样本还是验证样本,影像组学分类器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形态学标准(均P<0.05)。结论:影像组学分类器可术前个体化预测直肠非黏液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而且其诊断效能高于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