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331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61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03篇
  2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本文报道1例左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缺失较长时间后对第一、第二磨牙伸长,因修复间隙不足而采用压膜式活动矫治器配合正畸橡皮圈持续施轻力进行左下颌第一、第二磨牙的压低,从而获得足够的间隙完成种植牙修复,建立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产妇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电压、盆底肌力、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60d后观察组盆底肌电压(14.74μV±3.06μV)、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57μV±1.64μV,73.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干预可提高产妇盆底肌电压,增加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鱼骨图和冰山图分析,导致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低的原因有:腕带佩带不及时,床号标识不醒目,病例资料放置不集中。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腕带佩带责任落实到人,佩带时机为入抢救室后立即佩带;更换更为醒目的红色大字床号,统一张贴于床栏右侧床头处;病例资料统一收集于抢救文件夹内,悬挂于患者床尾,离开抢救室时并制定专门悬挂区域放置。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身份识别未执行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36%下降到9%(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理人员对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培训干预对手术室护士的术中压疮认知与防范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36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术中压疮认识及防范行为的培训干预,观察培训干预前后护士的术中压疮认识水平及防范行为能力。结果培训干预后,36名护士的术中压疮基础知识6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名护士的压疮防范行为3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士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术中压疮基础知识水平及防范行为能力,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综合康复训练对唐氏综合征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发育的疗效分析。方法对30例唐氏综合征患儿行运动、作业、针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Grs)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VIS)分别进行评定。治疗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97.
刘青 《中国医药指南》2014,(28):351-352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护理方法和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急诊急救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检查和治疗资料进行收集,从而对患者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抢救后,6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成功脱险,5例患者死亡,其抢救成功率为91.7%,治疗无效患者8.3%,其抢救有效时间为2465 min。结论对急诊急救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其急救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预见性,且连续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的发生,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6例意识障碍、语言、智力与肢体运动明显好转,3例有所改善,1例持续昏迷者无变化。术后颅内感染1例,腹腔段堵管2例,均治疗后好转;1周后复查头颅CT见脑室明显缩小19例,脑室大小无改变者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早期诊断,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探讨其与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方法、ELISA方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流产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76例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组)与40例正常同期育龄期妇女(对照组)比较,血清叶酸(t=-3.631,P〈0.005)、维生素B12(t=-4.790,P〈0.005)、同型半胱氨酸(t=3.019,P〈0.005)及红细胞叶酸(t=-3.640,P〈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流产组A组(补充0.4mg/d叶酸片)与B组(补充5mg/d叶酸片及复合维生素B),2组补充叶酸后1个月与首诊比较,血清叶酸(t=2.131,P〈0.005)及同型半胱氨酸(t=2.685,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内叶酸水平低下可能是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发展的-个重要因素,它的检测对于早期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西安市目前启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及其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依从性相关信息知晓情况、服药行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535例服药病例,474例(88.6%)报告最近一个月无漏服或超过固定时间2小时服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宗教信仰[比值比(OR)=15.837,P=0.011]、每天服药次数(OR=3.905,P0.001)、饮酒(OR=3.058,P=0.007)、服药提醒装置(OR=3.012,P=0.001)、按时随访(OR=2.079,P=0.025)、依从性相关信息知晓状况(OR=1.558,P0.001)。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失败31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时间和依从性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关键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结局,它的建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与信息-动机-行为(IMB)技能模型契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强化病人对ART相关信息的认知、服药动机及服药行为技能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