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UbcH1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初步探讨UbcH10在人肝细胞癌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及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UbcH10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UbcH10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bcH10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肝脏细胞系L02中UbcH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肝癌细胞细胞系BEL-7402、Hep3B、HepG2、SMMC-7721中UbcH10 mRNA的表达水平(P<0.05)。肝癌组织中UbcH10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UbcH10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门静脉侵犯特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广泛表达UbcH10蛋白,总体阳性率为68.6%(48/70),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较少见UbcH10蛋白阳性表达,其染色阳性率分别28.6%(20/70)和26.7%(8/30)。结论 UbcH10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UbcH10的高表达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UbcH10可能成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2.
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总结各术式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们针对不同的脾脏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成功实施18例,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单纯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因脾周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7.2min,术中平均出血154.4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707.5ml。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16.8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血液病、脾脏良性肿瘤、外伤性脾脏破裂等切除脾脏的首选术式,同时可逐渐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漏的内镜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诊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例LC术后胆漏处理过程中,内镜检查及处理的治疗作用。结果:18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明确了胆漏性质。11例经内镜处理治愈,7例需手术处理。结论:内镜检查可明确LC术后胆漏的性质,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内镜治疗[1]具有微创、愈合快、花费少的优点,并为部分病例提供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进行高校教学检查,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终末环节,是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关键阶段,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直属附属医院作为临床教学任务的实际组织者与承担者,其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医学生培养质量。本文探讨了直属附属医院在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实践过程中,增强教学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改善教学硬件条件,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操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  相似文献   
95.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制备人白细胞介素2(hIL-2)与鼠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融合基因修饰的H22肝癌全细胞瘤苗,探索融合基因GM.CSF/IL-2转基因瘤苗,在肝癌主动免疫治疗中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含hlL-2与mGM-CSF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转染H22肝癌细胞,制成疫苗,皮下接种Balb/c小鼠,同时建立Balb/c小鼠荷瘤模型,ELISA法检测H22/pcDNA3.1( ).GM-CSF/IL-2瘤苗免疫组小鼠与各对照组小鼠(分别接种H22/pcDNA3.1( )瘤苗、H22瘤苗、PBS)血清中IL-10、IFN- γ水平,观察小鼠存活期;同时用51Cγ释放法测定H22/pcDNA3.1( )-GM-CSF/IL-2瘤苗免疫组小鼠与各对照组小鼠(单纯荷瘤组、正常组)脾细胞对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含有hIL2与mGM-CSF融合基因的H22肝癌瘤苗,转基因瘤苗免疫组小鼠的脾细胞在体外对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率为38.3%,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的脾细胞对亲本H22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3.6%和7.5%),也高于其对S180细胞的杀伤率(9.1%)(P<0.05).转基因瘤苗免疫组小鼠血清IFN-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转基因瘤苗免疫组小鼠生存期亦有明显延长.结论 转染hIL-2与mGM-CSF融合基因的同系肿瘤细胞瘤苗可激发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改善抗肿瘤免疫反应,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97.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行肝切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78例,根据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组(n=45):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4周;B组(n=33):肝切除手术距急性胆管炎控制≥4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A、B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并发症、残余结石、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应在胆管炎控制4周以后进行。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联合精准半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术前精准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联合精准半肝切除术治疗3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分别行B超、CT、MRCP、CT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5例行PTCD、2例行ENBD.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和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38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CT、MRCP检查,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8% (25/38)、71.1% (27/38)、89.5% (34/38),5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者均为阳性表现.全组患者行联合左半肝切除28例,联合右半肝切除10例,其中联合尾状叶切除22例、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并重建4例(肝左静脉补片修补1例)、联合肝动脉切除12例(肝动脉重建3例).R0切除32例、R1切除4例、R2切除2例.全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P、GGT、ALT及AST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99,8.445,5.697,6.633,4.469,4.140,P<0.05).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5.3% (2/38);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胆汁漏和肝功能不全,其发生率分别为28.9% (11/38)和21.1% (8/38).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浸润型腺癌31例、结节性腺癌5例、黏液腺癌1例、腺鳞癌1例.联合半肝切除术后患者第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37%、21%,半数生存时间为22.0个月,R0切除与R1/R2切除,N0期与N1/N2期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6,10.39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癌细胞残留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结论 联合精准半肝切除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疗效.术前全面的影像学和肝功能检查精确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术前选择性减轻黄疸治疗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7年陕西省人民医院采用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90例,联合组)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78例,断流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门静脉压力监测等观察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联合组和断流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分别为3%(3/90)和5%(4/7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8,P>0.05);术后远期出血率分别为6%(5/79)和13%(8/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4,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5/79)和7%(4/6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2,P>0.0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77/79)、92%(55/60)、80%(16/20)、60%(3/5)和97%(58/60)、83%(40/48)、73%(22/30)、53%(8/1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1,P>0.05).联合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8.8±4.2)、(33.1±1.5)cm H2O(1 cm H2O=0.098 kP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P<0.05);断流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8.9±2.5)、(34.6±2.6)cm H2O,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0,P<0.05);两组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9,P<0.05).联合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直径分别为(1.40±0.41)、(1.22±0.15)c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P<0.05);血流量分别为(1280±350)、(830±360)ml/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8,P<0.05).断流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直径分别为(1.41±0.32)、(1.27±0.32)c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7,P>0.05);血流量分别为(1350±380)、(980±290)ml/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6,P<0.05).两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5).结论 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解剖性规则肝段切除术治疗肝中叶泡型包虫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肝中叶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以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为基础设计多种手术方案,综合多因素分析(肝脏体积测算、肝实质切除率、血管切除重建评估、Child-Pugh评分和ICG R15等),最终制订解剖性规则肝段切除术方案(肝Ⅴ、Ⅷ、Ⅳb段).术中探查肝包虫囊肿与第一、二肝门关系密切,精细操作,解剖性切除肝Ⅳb、Ⅴ、Ⅷ段.术后每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并行B超及CT检查了解肝脏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结果 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肿瘤组织、腹腔实质器官、腹腔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术中证实三维重建的解剖关系与实际基本一致.手术历时410 min,术中出血量约1 000 mL,未输注血液制品;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未出现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出院时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已拆线,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恢复正常饮食,生活完全自理.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肝包虫病(泡型).患者术后持续服用阿苯达唑1 200 mg/d.随访6个月,患者体质量较出院时增加5 kg,无不适主诉,已恢复劳动能力.未发现肝脏包虫病变复发,未发现全身其他器官包虫病发生.结论 解剖性规则肝段切除术治疗肝中叶泡型包虫病术中依靠肝实质及血管三维重建方案指引,结合选择性肝门阻断和血管切除重建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既完整切除病变肝脏,又保证了剩余肝脏功能性体积最大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