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紫外线照射血液输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研究刘锦文,张儒林,黄进忠,程国栋,井四文,高玉林,崔文柱,李春岩,贾礼明作者应用对观测辅射和化学损伤的敏感指标──CBMN技术,观察不同照射剂量(含UBI治疗剂量)与CBMN效应的关系,和对ACVD病人治疗前后随...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170例单一使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轮以上的精神分裂症病例进行分析,发现:①每一轮用药疗效不佳的病例,再次换药治疗时,其治愈率较低。②首次用药疗效良好的病例,如果更换另一种药物,其疗效不减。③难治病例可采用氯氮平治疗。④应当在治疗6~8周后,再判定疗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研究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拟诊的垂体微腺瘤50例行快速自旋回波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接着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比较动态增强和常规增强两种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72%;动态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9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研究肿瘤实性区域的微血管生成情况,探讨灌注加权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常规MRI和PWI检查资料,按照2000年WHO脑肿瘤分级标准,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15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5例。在工作站构建rCBV图,分别测量肿瘤实性区域和相应部位正常参照区域的rCBV值,观察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组肿瘤实性区域CBV值与正常对照的相互关系,并着重观察两组肿瘤各自与正常参照区域的相对(肿瘤/参照)CBV(rCBV)值之间的关系。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肿瘤实性区域rCBV值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时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rCBV值(4.14±0.85)明显高于后者(2.51±0.59),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瘤体实性区域rCBV值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MRPWI有助于提高胶质瘤术前分级评价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近1年本院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39岁~81岁,平均年龄67岁。应用MRA检测所有患者的颅内动脉,并同时与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比。结果: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0.6%,敏感性为75.9%。MRA假阳性率为34.9%,假阴性率为4%。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MRA有较好的可靠性,可指导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以及常规平扫(T1WI、T2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作用,比较各序列在病灶检出以及诊断特异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T2-FLAIR以及DWI资料。结果:33例T1WI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FLAIR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4例仅在边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结论:无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病灶检出还是在信号特异性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颅内表皮样囊肿最具诊断价值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99.
脂肪性病变的脂肪抑制技术诊断——附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脂肪抑制技术诊断脂肪性病变。方法:13例脂肪性病变患者在国产低场磁共振机上作SE序列及脂肪抑制扫描。结果:脂肪性病变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中等高信号,或病变含有T1WI高信号、T2WI中等高信号结构;STIR脂肪抑制均呈低信号。结论:由于多种情况下均可出现T1WI高信号,而脂肪抑制技术能特异性认定脂肪组织,因此,脂肪抑制技术是脂肪性和T1WI高信号病变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脏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新发高血压病Ⅰ级患者(病例组)以及同期入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24 h收缩压均数(24 h SBP)、24 h舒张压均数(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SD)、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SD)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Em/Am)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 h SSD、24 h DSD、LVMI是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早期舒张功能减退,Em/Am是评价高血压患者早期心脏舒张功能较好的指标,年龄、24 h SSD、24 h DSD、LVMI与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