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3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50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163篇 |
口腔科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475篇 |
内科学 | 717篇 |
皮肤病学 | 68篇 |
神经病学 | 61篇 |
特种医学 | 112篇 |
外科学 | 260篇 |
综合类 | 1077篇 |
预防医学 | 277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464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440篇 |
肿瘤学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216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03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218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究影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SM)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84例早期原发性乳腺癌并接受NAC的NS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M生存曲线评估术后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NSM术后患者DFS和OPS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后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6例,术后5年DFS为83.3%,OS为91.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乳晕距离(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肿瘤最大径、TND、腋窝淋巴结状态、组织学类型及Her-2阳性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状态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情况同时影响患者术后DFS和OS,术前系统、精准地评估并妥善处理特殊腋窝淋巴结可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在南京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行全身骨密度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部脂肪和臀部脂肪占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就诊并行全身骨密度检查的内分泌代谢病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分析28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部内脏脂肪和臀部脂肪占比的相关数据,分别按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进行分组分析。 结果纳入的男性、女性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是腹部脂肪占比还是臀部脂肪占比女性患者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女性患者的腹部脂肪占比均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臀部脂肪占比均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女性患者在50~59.9岁腹部脂肪占比增加的速度最快;男性患者的腹部脂肪占比和臀部脂肪占比在70岁以下各年龄组保持相对稳定,在70岁以上均出现明显增长。男、女性腹部脂肪占比均随体质量指数增加而明显增加;在正常和超重体质量指数组,女性腹部脂肪占比和臀部脂肪占比均显著高于同体质量指数组的男性患者;在肥胖体质量指数组,男、女性患者的腹部脂肪占比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的臀部脂肪占比明显高于同体质量指数组的男性患者。 结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腹部脂肪占比和臀部脂肪占比总体均高于男性患者。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腹部脂肪占比增加最快,臀部脂肪占比下降最快,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伴随脂肪的重分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Sinofiler系统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的突变现象和特点。方法选择Sinofiler试剂盒检测的案件8261例,筛选该试剂盒15个STR基因座的突变事件,判断突变等位基因的来源,统计各基因座的突变率,分析突变的特点。结果在15个基因座上发现175个突变事件,167例(95.43%)为一步突变,5例(2.86%)为二步突变,2例(1.14%)为三步突变,1例(0.57%)为五步突变。平均突变率为1.30×10-3(95%CI 1.12×10-31.51×10-3),各基因座的突变率介于0.45×10-32.56×10-3。父、母来源突变比例为13.33∶1。增加重复单位和减少重复单位的突变事件比值为1.10∶1。15个基因座的突变率与杂合度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结论获得的15个STR基因座突变资料在亲子鉴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2014年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南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2月,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发布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筛查、诊断和管理共识指南,本文将逐一介绍.1 先天性甲减的筛查1.1 初步筛查 筛查先天性甲减的最敏感指标是促甲状腺激素.先天性甲减的筛查采用脐带血,足月新生儿采血时间是出生24 h后,筛查最佳时间是出生后48 ~72 h[如果在出生48 h前采取标本,可能会受到新生儿出生后促甲状腺激素(TSH)脉冲式分泌的影响,产生假阳性结果].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筛查指标是足跟血TSH(滤纸干血斑标本). 相似文献
997.
腮腺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超声已作为目前涎腺检查最简便、最实用的方法。本院曾收治1例异位于面部右颧区的腮腺混合瘤,现报道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9岁,于2014年7月21日以“右面部肿块3年,肿胀不适1周”主诉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面部花生米大小肿块,无明确不适感,未治疗,逐渐增大,近一周来面部肿胀不适,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曾在当地小诊所进行抗炎治疗无效,以“面部肿物”收治入院。查体:右侧颧部触及一鹌鹑蛋大小的肿物,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好。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使用仪器为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超声显示:右颧部探及一23 mm×15 mm大小的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为密集细小均匀低回声,可探及细小斑片样强回声,见图1,CDFI: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0.61,见图2。 相似文献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9岁,于2014年7月21日以“右面部肿块3年,肿胀不适1周”主诉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面部花生米大小肿块,无明确不适感,未治疗,逐渐增大,近一周来面部肿胀不适,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曾在当地小诊所进行抗炎治疗无效,以“面部肿物”收治入院。查体:右侧颧部触及一鹌鹑蛋大小的肿物,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好。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使用仪器为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超声显示:右颧部探及一23 mm×15 mm大小的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为密集细小均匀低回声,可探及细小斑片样强回声,见图1,CDFI: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0.61,见图2。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了解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分析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 100例疑合并医院感染患儿进行医院感染监控,观察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结果:1 100例患儿中106例发生125次医院感染,725份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8株,阳性率为9.3%(68/725),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63%(106/1 100)。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机械通气、静脉营养及小于胎龄儿(P<0.05)。医院感染病死率为5.6%(6/106);前3位病原菌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感染部位中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40.0%,50/125);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前3位: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耐药情况:阳性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性较高,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100%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二、三代抗生素耐药性高,但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结论:1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胎龄≤32周的早产儿和静脉营养;2考虑病原体培养阳性率较低,在严重感染时,病原体培养结果回报前,给予针对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抗生素联合抗感染为佳。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