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应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联合罂粟乙碘油灌注与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观察组在传统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基础上联合应用输卵管内罂粟乙碘油灌注及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联合罂粟乙碘油灌注及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有效解决了介入治疗再通术后输卵管管腔容易发生再粘连的问题,能明显提高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重组人SPAR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并以空白组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I、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GF-βI、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SPARC能显著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I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采用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0年2月—2020年8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7例(男9例、女8例, 年龄8~42岁)符合入选标准的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 均于Ⅰ期行肩胛区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Ⅱ期行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颈部瘢痕切除后的创面面积为12.0 cm×6.0 cm~30.0 cm×24.0 cm, 皮瓣切取面积为13.0 cm×7.5 cm~31.5 cm×25.0 cm。15例患者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 2例患者供区创面移植腹部全厚皮片。Ⅱ期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Ⅱ期术后6个月, 对出现切口瘢痕挛缩的2例患者行Z成形矫正术。Ⅱ期术后6~9个月, 对于体态偏胖或皮瓣近1/3处臃肿的5例患者行去脂修薄术。Ⅰ期术前及末次(Ⅱ期或Ⅲ期)术后6个月, 测量患者颏颈角和颌颈角, 以其角度值评价颈部瘢痕改善程度。随访时, 观察颈部运动功能, 受区皮瓣色泽、质地, 供区瘢痕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评估]。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Ⅱ期术后, 15...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应用岛状皮瓣I期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针对各类面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无合适局部带蒂皮瓣可供利用者,根据缺损部位、面积大小设计应用耳前皮下蒂侧颌颈岛状皮瓣、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内眦动脉岛状皮瓣、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及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等进行I期修复。结果共48例面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上述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5例患者随访1~36个月,均获得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上述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肤色质地好,供区多较隐蔽,手术操作也较为简单,安全快速,是I期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一种小鼠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模型, 并初步探讨同种异体皮瓣移植排斥规律。方法选择MHC不相符的近交系BALB/c小鼠(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作为供体, 以C57bl/6小鼠为受体, 将小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包括同基因移植组:C57bl/6→C57bl/6;急性排斥组:BALB/c→C57bl/6不用药;免疫抑制剂组:BALB/c→C57bl/6联合输注3 mg/(kg·d)雷帕霉素。供体腹股沟皮瓣以小鼠股动静脉为蒂, 获取皮瓣后, 将血管穿过套管, 并将内膜翻折出并固定;受体区域选择小鼠颈部, 在颈部去除皮肤, 舌下腺等结构后暴露颈动脉和颈外静脉, 利用血管套管技术, 将皮瓣股动脉与颈动脉相接, 将皮瓣股静脉与颈外静脉相接。观察皮瓣存活, 病理染色检查血管通畅情况, 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 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来比较。结果供体皮瓣获取时间为(43±3) min, 总手术时间为(91±7) min, 皮瓣整体缺血时间(73±2) min。同基因移植组皮瓣均获得长期存活, 急性排斥组皮瓣在术后10 d左右均发生了排斥;免疫抑制组皮瓣中...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近十年我国白蚁相关发明专利状况,为更好地开展白蚁防治及资源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oo PAT中文专利搜索引擎的专利数据,对我国2005-2014年申请公开的发明专利从数量、类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地域和国外在我国申请专利的情况进行排序、对比和分析。结果近十年来,我国白蚁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呈上升态势,国外机构、个人在我国申请数量呈下降态势,国内企业申请数量明显上升;北京展辰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白蚁相关专利授权数最多,均为6件,申请的白蚁相关发明专利主要分布在防治方法、资源利用和抗白蚁材料等3个方面;江苏省申请数量最多,达到68件。结论分析和掌握我国白蚁相关发明专利整体状况,为更好开展白蚁相关研究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是纤维化疾病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体内外实验表明,其能影响多种细胞的活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及其相关的肽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影响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改变细胞形态变化、降低细胞的黏附性、影响细胞的迁移、调节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增殖及血管发生.这些功能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鉴于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概述其与系统性硬化病、创伤愈合及病理性瘢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8.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是纤维化疾病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体内外实验表明,其能影响多种细胞的活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及其相关的肽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影响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改变细胞形态变化、降低细胞的黏附性、影响细胞的迁移、调节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增殖及血管发生.这些功能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鉴于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概述其与系统性硬化病、创伤愈合及病理性瘢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9.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是纤维化疾病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体内外实验表明,其能影响多种细胞的活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及其相关的肽与细胞外基质结合,影响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改变细胞形态变化、降低细胞的黏附性、影响细胞的迁移、调节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增殖及血管发生.这些功能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鉴于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在多种纤维化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概述其与系统性硬化病、创伤愈合及病理性瘢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0.
背景:很多实验已证明5-氟尿嘧啶应用于瘢痕疙瘩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作者所查针对5-氟尿嘧啶经由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作用于瘢痕疙瘩分子机制的报道较少。
目的:实验拟观察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02/10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完成。
材料:标本分别取自因瘢痕疙瘩入院的6例整形手术患者。
方法:①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4~6代传代细胞加入5个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10,20,40,80,160 μmol/L)干预24,48,72 h。②待细胞长至80%汇合时,加入5-氟尿嘧啶配成10,20,30 μmol/L 3个药物干预浓度组,每组再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继续培养。设空白对照和单纯加转化生长因子β1(5 μg/L)的阳性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①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的表达。
结果:①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 μmol/L 作用24 h 时未发现成纤维细胞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他浓度下作用各组均有显著的成纤维细胞死亡现象(P < 0.01)。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则显著增强(P均 < 0.01)。③加入5-氟尿嘧啶干预后可显著增强Smad7的表达,且在5-氟尿嘧啶浓度为20 μmol/L 时的表达最强(P < 0.01)。④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
结论: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 μmol/L 时无细胞毒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成纤维细胞,能够提高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7表达,但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