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6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瘤中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SCT)及其三维重建(CTA)在诊断主动脉瘤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32例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S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29例行外科手术.结果 16层SCT三维图像能显示32例动脉瘤体的大小、形态、走行、有无附壁血栓及钙化,以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26例主动脉瘤CT及CTA所测量的瘤体大小、长度以及升主动脉根部扩张情况与手术符合.结论 16层SCT横断面及三维图像,能快速、准确、无创、全面地显示主动脉瘤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通过成本结果分析,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乳突许/梅氏位照片与颞骨高分辨薄层CT(HRCT)扫描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因胆脂瘤型中耳炎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0例患者,采用其乳突照片和颞骨HRCT扫描进行盲法自身对照研究,以手术发现作为判断影像学结果准确性的标准。并从成本结果测量和成本-效果分析的角度对两者进行评价,结果 颞骨HRCT扫描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漏诊率以著低于乳突许/梅氏位照片(P<0.05),更能提供耳部重要结构如听骨链,面神经,鼓室窦等的详细资料,为在彻底消除病灶的基础上一期重建听力提供保障。从成本结果分析及成本-效果分析来看,颞骨HRCT扫描显著优于乳突许/梅氏位照片。结论 在有条件的医院,颞骨HRCT扫描应取代乳突许/梅氏位照片,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6.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螺旋CT 诊断
———与门静脉高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PSPH)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8例PSPH的螺旋CT表现 ,并以 30例肝炎后门静脉高压 (PH)作为对照 ,着重观察胃周侧支静脉开放情况。结果 在PSPH和PH中 ,食管下端静脉、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曲张或扩大的比例分别为 1 1 %、72 %、94%、94%和 1 0 0 %、1 0 0 %、2 8%、2 0 %。结论 与PH相比 ,PSPH的胃周侧支循环开放具有特征性 ,这对于PSP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肾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慢性肾病(chron ic k idney d isease,CKD)患者32例(其中肌酐正常组12例,肌酐升高组2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测量各例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 iffusion coeffic ient,ADC)并与血清肌酐水平及肌酐清除率对比分析。结果15例志愿者在扩散敏感梯度系数(b值)取50、100、400 s/mm2时平均ADC值分别为(405.366±35.964)×10-5mm2/s、(339.646±23.059)×10-5mm2/s、(254.532±13.676)×10-5mm2/s。CKD组病例中肌酐正常组分别ADC值为(336.622±12.879)×10-5mm2/s、(308.142±20.998)×10-5mm2/s、(211.398±14.604)×10-5mm2/s,肌酐升高组分别为(307.717±84.930)×10-5mm2/s、(265.415±57.754)×10-5mm2/s、(201.672±26.411)×10-5mm2/s,ADC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肌酐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t值分别为9.720、5.190、11.093,P值均<0.05;肌酐升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t值分别为6.533、7.382、10.864,P值均<0.05)。肌酐升高组病例的平均血清肌酐水平为(828.490±699.350)μmol/L,肌酐升高组病例的ADC值与血清肌酐水平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b值分别为50、100、400 s/mm2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272、-0.283、-0.023,P值均>0.05)。肌酐升高组病例的平均肌酐清除率为(15.405±14.541)m l/m in,该组病例的ADC值与肌酐清除率呈弱正相关(b值分别为50、100、400 s/mm2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0.430、0.335,P值均<0.05,ADC值与肌酐清楚率呈正相关,但相关关系不密切)。结论对肾脏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测量是1种有一定潜力且无创的肾功能评价的手段。 相似文献
98.
胰腺供血动脉的16层CT血管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3种重组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和容积重组(VR)对胰腺供血动脉的显示率,比较显示胰腺供血动脉的优势。方法 40例非胰腺病变的患者行腹部16层CT增强扫描和动脉期血管成像。统计TSMIP、MIP及VR对胰腺直接、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状况。用配对X^2。检验观察显示率的差异;用配对秩和检验观察显示状况的差异。结果 (1)3种重组技术对胰腺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均为100%(40/40)。TSMIP、MIP、VR对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PSPDA)的显示率分别为92.5%(37/40)、77.5%(31/40)、67.5%(27/40);对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的显示率分别为95.0%(38/40)、82.5%(33/40)、75.0%(30/40);对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PDA)的显示率分别为92.5%(37/40)、75.0%(30/40)、57.5%(23/40)。(2)TSMIP与VR对ASPDA、PSPDA、IPDA的显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7、7.81、13.07、P值均〈0.01);TSMIP与MIP对IPDA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50,P〈0.05)。(3)TSMIP与MIP对胃十二指肠动脉(Z=-3.317,P=0.001)、胃左动脉(Z=-3.557,P=0.000)、肝固有动脉(Z=-2.810,P:0.005)、ASPDA(Z=-4.796,P=0.000)、PSPDA(Z=-4.400,P=0.000)和IPDA(z=-4.811,P=0.000)的显示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MIP与VR对胃十二指肠动脉(Z=-3.162,P=0.003)、胃左动脉(Z=-3.051,P=0.002)、肝固有动脉(Z=-2.460,P=0.014)、ASPDA(Z=-5.166,P=0.000)、PSPDA(Z=-5.056.P=0.000)和IPDA(Z=-5.564,P=0.000)的显示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P与VR对ASPDA(Z=-3.000,P=0.002)、PSPDA(Z=-2.352,P=0.019)和IPDA(Z=-3.500,P=0.000)显示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MIP显示胃左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腺直接供血动脉优于MIP及VR。MIP显示胰腺直接供血动脉优于VR。 相似文献
99.
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增强MRI对肝癌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9例同组患者依次行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R平扫及Gd-BOPTA动态、延迟扫描。比较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MR平扫+Gd-BOPTA动态扫描及联合MRI3种方法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3组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对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以联合MRI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BOPTA增强MRI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肝癌病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多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