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79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55篇
  6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河北地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方法筛选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收治的河北地区57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例,观察病例形态学,按照肿瘤生长方式分成四种类型,凝固性坏死型,血管中心浸润型,血管破坏性型,炎症型。按照肿瘤细胞大小分成混合细胞型,大细胞型,中等细胞型及小细胞型。分析每一类型5年生存曲线。结果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占河北淋巴瘤发病率13.3%,总体生存率低于50%。以凝固性坏死和血管中心浸润型为主,血管破坏型次之,炎症型最少见。每一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6例,占45.6%(26/57),20例,占35.1%(20/57),6例占(6/57)10.5%,5例占8.0%(5/57)。按照细胞大小分类,混合细胞和中等细胞为主,大细胞及小细胞型少见。每一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6例,占45.6%(26/57),21例,占36.8%(21/57),6例,占10.5%(6/57),4例,占7.0%(4/57)。每一病例形态分型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河北地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与中国南部发病率类似,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临床病理形态与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多发伤患者病情重,伤情复杂,其致残、致畸率高,病死率高。随着工业化进展、交通事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因素,导致的多发性伤应引起全社会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多发伤的处理应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在复苏、抗休克的同时尽可能地快速作出诊断,缩短中间环节,快速启动救命的手术程序,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1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多为交通意外伤、压砸伤和高空坠落伤。近年来,其发生率日益增多。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和预后生活质量[1]。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1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CI患者6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8%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hs-CRP、SOD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2/34)与对照组的8.82%(3/34)比较无明显差异(?字2 =0.216,P=0.642)。结论:依达拉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CI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常规组织块培养法获得HDPCs,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ALP活性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bFGF(0.1、1、10、100 μg/L)对体外培养的HDPC粘附性、伸展性以及ALP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bFGF均可提高HDPCs粘附性和伸展性,与对照组相比P<0.05;不同浓度bFGF与HDPCs共同培养一定时间后,均能显著抑制其ALP活性(P<0.05);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出现的时间越早,100 μg/L组在培养第1天时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0.1 ~ 100 μg/L范围内不同浓度bFGF均能促进HDPCs的粘附性和伸展性,并可抑制HDPCs的ALP活性.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研究白头翁总皂苷碱水解产物(PAHS)抗肝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PAHS对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并用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AHS对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 C、Caspase-3、cleaved Caspase-3和Bcl-2的表达。采用ICR小鼠腋下sc肝癌细胞H22建立体内肝癌模型,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并通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果体外结果显示,PAHS能够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够将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在S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AHS可以上调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Bcl-2、Caspase-3的表达。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AHS(50、100、200 mg/kg)可以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剂量依赖性。组织学观察显示PAHS组的小鼠肿瘤组织均有大面积坏死及凋亡细胞的出现。结论 PAHS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肝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气象环境因素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及适宜的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宁波市2014-2018年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气象环境数据,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形成当天气象因子数据集及滞后因子数据集,并在建模前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用主成分回归(PCR)、广义相加模型(GAM)及随机森林模型(RF)分别针对以上两个数据集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中,回代检验PCR当天、RF当天的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预测检验GAM当天预测准确率最高,为73.30%。循环系统疾病中,回代检验预测准确率均超过75.00%,预测检验PCR滞后预测准确率最高,为84.04%。结论 GAM当天和PCR滞后分别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预测准确率最高,其中平均温度、NO2质量浓度及SO2质量浓度是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腰方肌阻滞组(Q组),每组各20例。Q组在全麻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C组不行腹部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予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评估苏醒拔管后SAS躁动评分;评估拔管后15min时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术后6h、24h及48h VAS评分;记录术后24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补救性镇痛情况,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Q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而两组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C组(P<0.05);Q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拔管后10min时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C组相比,Q组患者术后6h、24h 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Q组患者术后24h舒芬太尼消耗量及需要补救性镇痛例数均显著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用于膀胱癌手术患者可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并提高良好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