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寻找院内感染SARS的危险因素,评估医院预防控制措施效果。方法 访谈了解医院防治SARS和医务人员发病的总体情况;现场考察相关病区的环境状况;问卷调查78名参加SARS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卫生习惯、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其中67人血清中的抗-SARS抗体。结果 该院共收治确诊和疑似SARS患281例,医务人员罹患率为1%(4/395)。隔离病区有2名护工感染发病,ICU有2名医生发病,1人死亡。医院采用通风良好的外廊式楼房做隔离病区,ICU收治重症患。隔离病区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医务人员有良好的个人防护和卫生习惯,100%戴口罩和洗手消毒,戴手套、穿隔离衣、穿鞋套、戴眼罩、漱口、粘膜保护等防护措施的采用率分别为74.4%、66.7%、46.2%、9.0%、24.4%和9.0%;医务人员预防服药率为57.7%。67份血清抗-SARS抗体全部阴性。结论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护意识、对隔离防护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防止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主要干预措施是保护医务人员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32.
1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引发多起聚集性发病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广州市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AP)病人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 ,非典型肺炎患者周某发病后 ,在 2 0 0 3年 1月 2 4日~ 2月 15日期间 ,不仅引起其家庭成员和探视的亲朋好友发生多例非典型肺炎病例 ,而且还引起相关收治医院医护人员聚集性发病。其传播之快、涉及面之广、危害性之大是本市历年来传染病疫情中所没有过的。为此 ,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病例情况 周某 ,男 ,44岁 ,广东人 ,现居住在广州市某区 ,患病前经营水产批发生意。 2 0 0 3年 1月 2 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畏寒及全身酸痛 ,伴有轻度咳…  相似文献   
33.
广州市海珠区一起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所采取防制措施的效果,为控制爆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分离到的病毒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全校967人,有63人发病,罹患率为6.51%。采集9份现症病人漱口液中有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进一步型别鉴定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该事件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爆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获得;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感爆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基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分析疾控机构对风险事件开展的舆情应对情况,为实施早期舆论引导和风险沟通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公众和媒体关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相关信息的搜索量、发布量及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的舆情应对内容进行分析。 结果 公众搜索量和媒体发布量分别呈单峰和多峰分布,媒体发布量首个波峰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第2 d,公众搜索量峰值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的第8 d。95.00%受访公众号和52.63%受访官网对本次事件进行了风险沟通,发布时间最短分别是2 d和1 d,中位数是8 d和7.5 d。受访公众号相关文章浏览量最多是100 000次,中位数是79 142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与发布时间呈负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是-0.494(P<0.05)。 结论 媒体对风险事件的关注时间早于公众,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开展风险沟通有助于快速将正确信息传递给公众,并且风险沟通时间距离事件发生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正确引导风险事件的舆论,减少网络舆情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主要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类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使用AM510便携式防爆智能数字粉尘仪进行30 min室内空气PM2.5的浓度检测,通过单因素以及多重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61.17 μg/m3,其中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场所以及酒店、宾馆等食宿场所浓度较高,均值分别为98.80和76.59 μg/m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中心城区相比,县级市场所的PM2s浓度水平相对较低(Dunnett-t=-0.19,P=0.003).闻到油烟味或发现有人正在吸烟的场所的PM2.5浓度水平均高于未发现的(t=3.03,P=0.003;t=2.19,P=0.031);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室内PM2.5浓度高多与食宿或者交通场所、无禁烟标识、吸烟行为、闻到油烟有关.结论 广州市各类场所室内PM2.5浓度水平较高,在酒家、饭店等餐饮场所以及长途汽车站等交通站点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对这类场所的监管,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及毒株变异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2007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371起,波及全市12个区(市),累计发病13 290例,罹患率介于0.40%~34.27%之间.疫情主要发生在3-6月(占92.45%),学校累计报告353起,占95.15%.37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中有223起(占60.11%)最终被确认为流感暴发,其中H3N2型138起(占61.88%).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562,P<0.01.结论 3-6月是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高发季节,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流行毒株以H3N2型为主,学校是高发场所.加强疾病监测,落实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早报告有利于疫情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一起暴发型流脑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控制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方法、实验室检测及病例的诊断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结果:患者以发热、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曾被误诊为"过敏性紫癜";脑脊液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乳胶凝集实验阳性,PCR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抗原A群阳性。结论:该病例暴发型流脑诊断成立,系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年幼儿童流脑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要加强婴幼儿在流脑高发季节的甄别诊断;进行应急接种的同时重点开展教育宣传、加强居室的通风是控制流脑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居民对米酵菌酸的认知、态度、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4月29日-5月3日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网络问卷进行现况调查,收集居民基本情况、米酵菌酸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3个维度的信息。调查对象按性别、年龄调整权重后采用χ2检验对米酵菌酸知信行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对象三维度得分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 754份,有效率为88%(10 754/12 231)。居民对米酵菌酸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0%,行为总体正向率为50%,态度总体积极率为43%。居民米酵菌酸食物中毒防治知信行总体合格率在不同性别、民族、学历、年龄、职业、居住地属性以及月均收入人群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6、316.50、131.19、360.02、75.09、282.14、78.98,P均<0.05)。女性知识、行为、态度得分均高于男性(OR=1.649、1.207、1.108,95%CI:1.506~1.805、1.108~1.315、1.01...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务人员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需求,旨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组专题访谈方法,对24家不同级别、类别和性质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和主要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共220名医务人员召开24次专题组讨论;对记录的文字资料进行逻辑分类和分析。结果 83.7%医务人员因对SARS有所了解、个人防护措施得到了加强,不害怕SARS重来,11.2%医务人员主要担心SARS防控设施不符合规范或SARS影响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72.5%)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信心;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尚存在资金不足,信息流不畅通等方面不足,并提出加大防病经费投入、加强信息沟通及人才培养等需求。结论 应用专题访谈定性方法具有深入收集资料、观点及意见的优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应着重在专项经费投入、防疫网底巩固、信息整合及多方联合演练等方面加强整体配置和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1 509例,登革热占总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病例数的50.23%,疟疾占48.24%,基孔肯雅热占1.12%,寨卡占0.33%。男性占75.94%,女性占24.06%。20~45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占75.48%。职业分布,患病例数排名前5位:工人占13.52%,家务及待业者占1.93%,干部职员占7.62%,学生占4.17%,离退人员占2.52%。地区分布,亚洲的其他国家占51.82%、非洲占44.66%,是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来源。结论 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主要病种为登革热和疟疾,感染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和工人为主,主要来源地为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在今后输入性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应根据发病人群特点,加强健康干预,为相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