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伤椎及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椎管减压,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伤椎复位情况。结果脱位完全纠正,伤椎骨折前缘高度恢复达85%~10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即刻消失。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伤椎高度无丢失,骨折及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很好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脱位及后凸畸形,增加固定椎的牢靠性,重建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方式.我们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非骨科牵引可透视床上采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32例脱出游离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再次受力或治疗不当,出现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结合MRI、CT即可对该病作出诊断,手术疗效是满意的。结论确诊该病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尤其MRI可提供最佳的病理形态影像学表现,指导手术。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应采取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34.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69例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79例,回顾其伤情规律,总结手术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4膝)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镜下发现结果: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更准确,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关节镜下分级与临床表现呈正相关,随访6月~2年3个月,优良率90.9%。结论:关节镜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有较为肯定的疗效,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37岁。就诊日期:2010年11月18日。主诉:眼球运动障碍4月余,伴视物重影。病史:4个月前出现四肢乏力、眼球运动障碍、视物重影等症状,于2010年7月6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Miller-Fisher综合征。采用激素、免疫球蛋白、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剂等药物治疗后,肢体症状好转,复视略减轻,但眼球活动尚未完全恢  相似文献   
37.
作者应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研究了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和8例非肝病患者的肝组织α1-受体分布及密度,每10000μm2不同组织特异性结合银粒密度(对照组/肝硬变组)为:肝细胞1255.07±151.14/583.37±47.64;肝动脉705.06±188.68/183.54±46.77;门静脉409.98±88.73/154.02±20.65;肝静脉339.29±94.85/…。结果发现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组织各结构α1-受体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结构(P<0.01)。本实验组肝内各结构α1-受体的减少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破坏和受体下行调节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估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及以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三节段及以下CSM患者83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以评估其恢复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改善率;通过末次随访时颈椎动力位片观察植骨后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7.0-60.0个月,平均40.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术前(8.90±1.50)分,术后3个月(13.45±0.89)分,末次随访时(15.80±1.32)分,术后与术前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改善率为(58.42±8.54)%和(70.32±9.5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融合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三节段及以下CSM疗效肯定,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6例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为上肢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其中肱骨中段骨折9例,肱骨髁上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2例;15例桡神经深支损伤,其中刀砍伤12例,尺桡骨骨折2例,机器绞伤1例。手术采用神经端端缝合术(外膜、束膜缝合)、神经内外松解术、神经移植术3种方法修复。结果56例术后随访1 ̄4年,平均1年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4.6%。结论早期手术及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增进桡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康复组)和对照组(单纯康复组),每组30例,两组均使用Bobath训练方法,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再使用biorescuebioval仪器对患者治疗前后重心移动轨迹长度与椭圆表面积的比值进行精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平衡功能评分及重心移动轨迹长度与椭圆表面积的比值均没有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平衡功能评分和重心移动轨迹长度与椭圆表面积的比值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衡功能评分二者相比前者优于后者,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重心移动轨迹长度与椭圆表面积的比值二者相对比,同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对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