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S是英语customer sates-facteon的缩写,意为“顾客满意”[1],是目前市场营销的新观念,与建立企业形象基础上的CI有所不同,根本出发点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与当前医疗质量管理年的主题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是一致的,在此谈一谈我院在实践中运用CS营销战略的一些体会。1实施CS营销战略的做法1.1把“感动病人”作为工作的目标2004年院党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上来,特别是卫生部把2005年定为医疗质量管理年,我院以此为契机,充分重视患者让渡价值[2],提出“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病人的需要作为我…  相似文献   
52.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42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患者采用DCS内固定、髁支持钢板内固定、股骨髁上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护理措施,阐述术前作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正确体位,规范指导功能锻炼。认为:早期认真实施康复护理计划,是肢体功能术后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特点及诊断方法的实用性。方法对73例EGC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白光胃镜下黏膜异常表现,行色素胃镜及放大胃镜检查,根据腺管开口、微血管形态靶向活检送病理,病理明确癌变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作为最终诊断;记录整个检查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及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73例发现病灶86处,其中9例有2处病变,2例有3处病变,白光胃镜下以0-Ⅱc型居多,占43.84%;腺管开口Ⅲ型23处、Ⅳ型44处,Ⅴ型19处;微血管形态规则型51处(59.30%)、不规则型29处(33.72%)、未发现微血管结构6处(6.98%)。普通白光胃镜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0.46%(52/86)、基本符合率为72.09%(62/86),放大内镜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93.02%(80/86)、基本符合率96.51%(83/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内镜下具有特异性表现,根据这些表现可以加强对EGC识别能力,提高EGC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4.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素丽 《临床医学》2005,25(2):86-8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近年来治疗门脉高压的药物越来越多,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survivin mRNA在大肠黏膜各型腺管开口中的表达,以及增殖、凋亡在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变化过程中动态变化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提取70例不同腺管开口类型组织PCNA mRNA和survivin mRNA,并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其增殖及凋亡指数。结果PCNAmRNA和survivinmRNA分别在Ⅰ、Ⅱ、ⅢL、Ⅳ、Ⅴ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2.5%、38.9%、66.7%、92.3%。0%、12.5%、22.2%、44.4%、69.2%,增殖指数与凋亡指数在Ⅰ、Ⅱ、ⅢL、Ⅳ、Ⅴ型中分别为0.27±0.038、0.39±0.054、0.44±0.044、0.62±0.059、0.63±0.168,7.53±2.24、9.11±3.33、11.66±0.72、14.11±1.15、10.26±2.15。结论PCNAmRNA和survivinmRNA阳性表达在腺管开口变化过程中均逐渐增高,在Ⅰ、Ⅱ、Ⅲ。Ⅳ阶段中增殖、凋亡指数同时上升,而在Ⅴ型开口中,增殖指数继续上升。而凋亡指数下降。增殖、凋亡动态平衡紊乱导致腺管开口的变化,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解毒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化合物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为标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解毒活血方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标,从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冠心病相关靶标,利用韦恩(Venn)图获得疾病与药物共同作用靶标。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共同作用靶标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标蛋白互相作用网络,选取邻接节点数量排名前30位的靶标。利用生物学信息学软件(Bioconductor),通过R语言对共同靶标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合文献研究筛选出解毒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信号通路。【结果】 从解毒活血方中共筛选出143个活性成分及220个对应靶标,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筛选出冠心病相关靶标10 717个,药物与疾病共同靶标204个。靶标蛋白互作网络中邻接节点数量排名前30位的靶标包括STAT3、JUN、AKT1、MAPK1、APP等。经GO和KEGG 分析,解毒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主要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四吡咯结合、血红素结合、核受体的活性、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抗氧化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类固醇结合、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儿茶酚胺结合等生理过程及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苏氨酸激酶(Akt)、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高级糖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白细胞介素17(IL-17)、低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生物信号通路。【结论】 解毒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主要与调控炎症介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收缩、心率等作用有关。PI3K-Akt、AGE-RAGE信号通路在下一步研究中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7.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建平  刘素丽  杜美林 《河北医药》2010,32(15):2101-2103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脊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本病90%原发于皮肤,少数发生于皮肤以外的部位如直肠、肛门、食管等[1]。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局部黑色素细胞的恶性变,易发生淋巴管和血行转移,恶性程度及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58.
胆汁CEA、CA19-9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汁CEA、CA19—9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组38例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患者在行ERCP检查前检测血清CEA及CA19—9,行ERCP检查时经造影导管抽取胆汁5ml用放免方法检测CEA及CA19—9,同时在导丝引导下自胆管咬取活检行病理检查,并记录影像学特征;同样,对照组30例非恶性病变患者在行ERCP检查时抽取5ml胆汁检测CEA及CA19—9。结果观察两组患者胆汁CA19—9、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结果-致;观察组患者胆汁及血清CA19—9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E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汁CEA、CA19—9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及壶腹癌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a(VEGF6a)的抗肿瘤及其抑制外周血管生成活性,采用两次加端PCR技术,将VEGF6a片段的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通过GGGS柔性片段融合,连接至pET28a载体,构建GFP-VEGF6a(GFP6a)融合肽E.coli表达菌。GFP6a融合肽通过乳糖诱导表达和肝素亲和树脂精制得到。建立皮内和皮下移植型肝癌ICR小鼠模型,验证了VEGF6a抑制肿瘤外周血管及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GFP比较,GFP6a 200 mg/kg组和20 mg/kg组均明显抑制肿瘤外周血管生成,抑制H22肝癌细胞体内生长,瘤重抑制率分别为70.9%和56.1%(P<0.01)。本研究显示,VEGF6a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加速试验法研究黄芩药材的贮藏稳定性。方法:黄芩药材置于湿度为70%、温度为37℃的恒温箱内,分别于0、1、2、个月取样,以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黄芩药材的整体变化和局部变化。结果:加速试验条件下,红外光谱法显示在贮藏期内黄芩中有效成分黄酮类已酸变为其它成分,糖(苷)类物质的含量减少;高效液相色谱法显示,在贮藏期内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明显下降,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结论:黄芩药材的质量在贮藏期内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应有效控制黄芩药材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