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SARS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湿热瘀毒未尽,以益气生津、健脾除湿立法处方,并静点化瘀通脉注射液250mL/d,1个疗程为10d,分析临床症状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除胸闷症状疗效不明显外,其余如低热、咳嗽、气短、乏力、汗出、腹胀、便秘、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胸片80%恢复良好,仅20%残留斑片影。[结论]中医药治疗SARS恢复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逆萎促愈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收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逆萎促愈汤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6.3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GF水平对比低于对照组,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灼痛、食欲不振及嗳气反酸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逆萎促愈汤联合温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但发挥了祖国医药的功效,而且还突出了温针灸温经通络的作用。针药并用,疗效叠加。通过改善了患者血管内皮因子的水平,提高了治疗疗效,减轻了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3.
目的:研究胃癌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腹膜的破坏机制及TGF-β1抑制剂对腹膜的保护.方法:ELISA法检测胃癌分泌上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及在胃癌-腹膜相互作用中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的水平.观察TGF-β1抑制剂SB431542对腹膜癌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5种胃癌细胞系均能分泌大量TGF-β1,TGF-β1的分泌量明显多于其他细胞因子.Western证实了TGF-β1及其信号通路TGF-β1/Smad2、3参与胃癌对间皮的损伤.胃癌上清能破坏间皮层,致损伤脱落,与TGF-β1共培养能明显影响间皮细胞生长.TGF-β1抑制剂SB431542可阻止胃癌上清对间皮的损伤.结论:胃癌上清中TGF-β1高表达,影响腹膜间皮形态与功能进而促进了癌转移,机制可能与Smad信号通路有关.TGF-β1抑制剂能减轻胃癌上清对间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4.
周玥  杨明  赵曜  刘福 《中国药房》2010,(2):179-181
<正>利奈唑胺(Linezolid)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物。上市前的研究提示利奈唑胺对各类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不良反应小且不易产生耐药[1]。上市后,由于使用人数增多,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超过推荐疗程,出现了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各类血细胞减少和  相似文献   
125.
miR-2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iR-210 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 检测miR-210 在60 例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210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 =0.019).并且miR-210 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位置、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大小(P =0.012)、浸润深度(P =0.022)、淋巴结转移个数(P =0.032)、淋巴结是否转移(P =0.030)、是否有淋巴管癌栓(P =0.026)、是否发生远隔转移(P =0.016)、TNM 分期(P =0.018)密切相关.结论 miR-210 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胃癌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6.
胃癌根治术因其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对手术技术提出较高要求。建立胃癌外科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强化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对提高胃癌外科治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大方向分别讨论手术指征、肿瘤评估、术中操作规范、术后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数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的与各位同道共同探寻、提高胃癌根治性手术的规范与质量。  相似文献   
127.
何梅  黎风  胡厚祥  刘福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475-4480
背景 阿司匹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基石,2%~9%的患者可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西洛他唑可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然而其心血管安全性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阿司匹林不耐受时使用西洛他唑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住院,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均按心肌梗死诊疗规范治疗,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者,使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作为暴露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作为非暴露组,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1∶1匹配两组。比较两组1年内心源性死亡率、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大小(LV)改变值及射血分数(EF)改变值。对于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主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 244例,其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 893例。匹配后暴露组和非暴露组LV改变值、EF改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暴露组心源性死亡率、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高于非暴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为1年内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NYHA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西洛他唑疗程>90 d为1年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心功能Ⅰ级、Ⅱ级的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可能是安全的,但对心功能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西洛他唑的安全风险增加,西洛他唑疗程也不宜>90 d,因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究运用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入院就诊的急性胃炎患者中抽取86例患者作为探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3例。给予研究组及参照组分别采用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单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状改善时间为(1.57±0.51)天,重复发作患者7例,重复发作率为16.28%,总有效率为90.70%;参照组其症状改善时间为(2.84±0.63)天,重复发作患者13例,重复发作率为30.23%,总有效率为69.77%;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以及重复发作率少于参照组,同时治疗效果亦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减少重复发作、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9.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积极学习及课堂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都在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前,它被愈来愈多学校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反馈良好。本文旨在探索一种适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今后临床上独立解决疑难问题和团队协作进行大规模诊疗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0.
基于TBL和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地方普通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实施TBL模式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TBL教学模式主要核心是通过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根据指定内容首先进行团队讨论式学习,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习效果及团队合作优劣进行评估、总结,最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T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使课堂教学内容完整而不失灵活。除此外,TBL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比较符合目前国内普通医学院校的实情,因此较PBL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