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成长与激情     
成长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长高了,变胖了,这叫成长吗?实际上这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成熟。在经历成熟这个过程的时候,它会慢慢地扩张你的心灵、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人生繁琐的事情也会随之而来。面对繁琐事情时,自己也不会想出什么良策去对待,自己也会随之跌入到情绪的低谷!因为这个时候的自己,对身边的一切很迷茫,分不清错与对,分不清好与坏,更看不清自己是在成长还是在变成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判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肿瘤蒂扭转后形成的实性团块内血流信号,记录血流频谱,计算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11例蒂扭转患者中,6例探查到动脉血流频谱,RI为(0.57±0.29);5例探查到动脉及静脉血流频谱,RI为(0.44±0.31)。结论:蒂内检出静脉血流频谱时,见于卵巢肿瘤不完全性蒂扭转;蒂内检出动脉血流频谱而无静脉血流频谱时,见于卵巢肿瘤完全性蒂扭转。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喷尿多普勒信号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5例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膀胱输尿管口处喷尿多普勒信号的观测,并与20例正常成人作对照分析,主要观测喷尿多普勒信号的有无,信号喷射方向,两侧信号强弱、频率的对比。结果: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膀胱输尿管口处喷尿多普勒信号可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信号的缺失、减弱,信号喷射方向的改变以及两侧信号强弱、频率的变化。结论:通过喷尿多普勒信号可判定泌尿系统有无泌尿、输尿功能,对肾功能障碍、输尿管梗阻、肾蒂破裂、输尿管损伤、膀胱破裂、输尿管末端小结石的显示及膀胱肿瘤的定位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4.
病理性近视眼的黄斑形态和功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分析眼底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结果并了解病理性近视眼(PM)的黄斑形态和功能变化特征.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确诊且连续观察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共31例(36只眼),按眼轴长度分为两组:A组10例(12只眼),眼轴长度≥30.00 mm;B组21例(24只眼),眼轴长度<30.00 mm.对所有患者进行A、B超检查、显然验光,眼底检查,黄斑区OCT(包括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分析)和mERG检查.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病理性近视眼的屈光度数、最佳矫正视力及mERG检测的黄斑中心(0°)、颞下、鼻下、鼻上象限P1波平均反应密度(Amp-P1)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OCT与眼底检查黄斑病变和后巩膜葡萄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黄斑部1~9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比较,采用混合效应模型,以分组和区域作为固定效应,受试者作为随机效应;mERG检测的黄斑中心Amp-P1值、眼轴长度、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数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眼轴长度为(31.77±1.27)mm,屈光度数为(-22.92±7.10)D,矫正视力为(0.31±0.25).B组:眼轴长度为(28.64±1.17) mm,屈光度数为(-14.03±5.37)D,矫正视力为(0.55±0.35).两组间屈光度数(t=4.20,P<0.01)和矫正视力(t=-2.28,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CT检查结果显示黄斑分区中1~5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32,0.048,0.009,0.002).两组mERG黄斑中心(0°)、鼻上、鼻下、颞上、颞下象限Amp-P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2.71,2.21,2.32,2.64;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ERG黄斑区Amp-P1值与眼轴呈负相关(r=-0.498,P<0.01),与矫正视力呈正相关(r=0.468,P<0.01);眼轴长度与屈光度数呈正相关(r=0.800,P<0.01),与矫正视力呈负相关(r=-0.605,P<0.01);屈光度数与矫正视力呈负相关(r=-0.616.P<0.01).结论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眼轴的延长、屈光度数的增加、眼底病变发生率的上升、矫正视力的下降、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变薄,均可导致视功能逐渐下降.综合应用眼底检查、OCT检查、mERG检测能较早发现患者病变并监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 以HCV NSSA表达质粒pcDNA3.1(-)-NSS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获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新型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了pcDNA3.1(-)-NS5A的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阳性克隆之后,进行鉴定并对克隆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该新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1572nt,编码产物由524aa组成,并测序证实,命名为NS5ATP3,在Gent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F529364。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发现并鉴定、克隆了HCV NSSA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NS5ATP3,为进一步研究HBxAg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后禁食水时间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外科病房83名护士进行术后禁食水时间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护士对禁食水时间的认知率为26.5%。不同护龄护士对术后禁食水时间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护士对术后过度禁食水的不良反应、术后补液及术后早期进食促进肠道蠕动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护士对术后禁食水时间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护士对术后禁食时间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禁食水认知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士对术后禁食水时间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低,没有执行教科书的标准要求,需进行统一学习和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加强人文护理。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和乙型肝炎(甲、乙肝)联合疫苗用于儿童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式试验设计,选择盐城市市区具有明确甲、乙肝疫苗接种史、3~8岁的儿童,按照研究方案制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要求确定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型的甲、乙肝联合疫苗加强免疫1针,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及3d的安全性评价,免疫后30d采集血清进行免疫效果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143名儿童接种1针甲、乙肝联合疫苗后无局部不良反应发生,仅有5人接种后30min内出现一过性轻度发热(体温<37.5℃),发生率3.5%,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113名儿童加强免疫1针后,甲肝病毒抗体(抗-HAV)总阳性率为97.3%;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100%,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97.3%;抗-HAV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618.6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368.7mIU/ml,GMC分别增长111.6倍和107.8倍。免疫前不同滴度抗-HAV和抗-HBs的儿童加强免疫后比较,免疫前抗体滴度低,免疫后增加幅度大。结论3~8岁儿童接种1针国产甲、乙肝联合疫苗是安全的,两种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种方法,在手术安全性、有效性、术后残存复发率和妊娠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随访2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肌瘤残留、复发以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肌瘤残留率和术后6、12和24个月复发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6、12和24个月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率,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且不增加术后肌瘤残存复发率,并能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心律失常患者病例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照组给予口服稳心颗粒。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病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