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 病例报告 女,65岁。1985年以来经常上腹不适,饥饿时明显。1992年9月,上述症状突然加重,呕吐胃内容,随之便血,为黑色及暗红色水样便,量多时一次便血量达1000ml左右。经急诊抢救治疗缓解。此后反复多次出血,每次持续出血1-2个月,先后3次住院检查治疗,并于出血期间多次行内镜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球及降部均未见出血灶及其它病变。钡剂灌肠及结肠镜检查:结肠各段均未见出血灶及器质性病变。小肠透视结果:食道、胃、十二指肠未见器质性改变,空肠、回肠及回盲部未见异常。该患者无肝炎史及胆胰疾病  相似文献   
62.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2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口服小剂量奥美拉唑148例(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共112例(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及嗳气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嗳气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饱胀症状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疗效肯定,与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效果相近,而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FD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EphB2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链霉素亲生物素一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75例胃癌组织中EphB2的表达情况并与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采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EphB2在胃癌组织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为64%、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112,P〈0.01)。EphB2在胃癌组织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表达不同,分别为0、33.33%、52.17%、80%、100%,随临床病理分期增加表达率呈上升趋势(H=23.518,P〈0.01)。CD34(以MVD表示)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表达分别为67.61±13.13、21.29±3.28(t=9.231,P〈0.01)。EphB2与CD34(以MVD表示)在胃癌组织中皆呈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915,P〈0.01)。结论EphB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并随临床病理分期增加表达率呈上升趋势,EphB2参与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64.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常规基本操作,特别在儿科治疗给药多以静脉为主,所以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为了配合急、重患儿的抢救工作,应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受知识和技术熟练程度制约外,还受操作者自身情绪的影响。现将多年临床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初步探讨植物甾醇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0.5,2.0,8.0 μmol/L)的植物甾醇与SH-SY5Y细胞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的前体及活化体(Pro-Caspase-9、Cleaved-Caspase-9、Pro-Caspase-3、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植物甾醇可引起SH-SY5Y细胞不同程度的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同时引起Caspase 相关蛋白的活化。当植物甾醇浓度为2.0μmol/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从84.35%上升到88.14%,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 =25.790,P<0.001);Caspase-3,9 有活性剪切体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F=30.341,P<0.001,F=18.184,P=0.001)。结论 植物甾醇可引起SH-SY5Y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9、Caspase-3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6.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寒冷地区较为多见,农村多于城市,老年、幼儿及体弱者更易发生。支气管炎按其病程长短及支气管的病变性质,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和细菌的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常发生于气候突变之时,且可为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的早期症状。也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  相似文献   
67.
1 病例报告患者24岁,足月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产,停经40天,B超检查发现右侧卵巢肿瘤的鸡蛋大小.妊娠5个月时,出现声音低沉,躯干毳毛增多,妊娠足月时,右上腹扪及肿块增大如儿头.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利福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福平,200 mg·kg-1·d-1) 和EP组(利福平200 mg·kg-1·d-1+丙酮酸乙酯40 mg·kg-1·d-1),每组8只。造模后第7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肝组织总胆汁酸(TBA)、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 及乙酰化的HMGB1(AC-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升高(P<0.05);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明显,部分肝细胞可见嗜酸性变、核溶解或固缩;肝组织TBA、MDA的含量提高(P<0.05),SOD减少(P<0.05),HMGB1及AC-HMGB1表达增多(P<0.05),HMGB1胞浆表达为主。与模型组相比,EP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肝组织TBA、MDA的含量降低(P<0.05), SOD增多(P<0.05),HMGB1及AC-HMGB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HMGB1以胞核表达为主。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够减轻利福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酮酸乙酯抗氧化,下调肝组织HMGB1及AC-HMGB1的表达和调节HMGB1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9.
患者,62岁,住院号155699。因绝经20年,阴道不规则流血1个月,拟诊:左侧卵巢颗粒细胞瘤。于1994年3月12日住院。42岁绝经,1个月前开始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持续约2天后自净。入院前8天再次阴道流血,量稍增多。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粘膜末见萎缩,宫颈轻度肥大,宫体正常大小,左侧宫旁扪及7×4.5×4cm大囊性肿物,活动。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病理号46957):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于1994年3月18日施子宫及双附件和大部分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疏导对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前给予早期心理疏导。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希望水平总分、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用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8.67,-6.22,-8.24,-7.68;P0.01),且高于对照组(t=10.39,6.32,9.76,7.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10.35,P0.01),且高于对照组(t=8.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2.27,P=0.02)。结论:早期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宫颈癌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