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9篇
  2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41.
刘爽  唐玉林  逄越 《免疫学杂志》2014,(7):636-640,649
目的从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Lj)类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七鳃鳗IL-17基因,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IL-17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j-IL-17;经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Lj-IL-17蛋白。用重组Lj-IL-17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进行ELISA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2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重组和天然IL-17蛋白。流式细胞实验证明该多抗能特异识别七鳃鳗类淋巴细胞表达的IL-17分子。结论重组Lj-IL-17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研究日本七鳃鳗适应性免疫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42.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共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疾病,其最终能够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并伴有危及生命的症状,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突发性心肌梗死等。目前,对于VM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据初步研究表明,VMC发病与基因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郑州市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治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初筛问卷.疑似哮喘者二次问卷调查、体检及查阅既往病历、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根据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随机抽取非哮喘患儿调查作为对照.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0 616份,其中男5 444人,女5 172人.哮喘确诊308人,患病率为2.9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3.38% vs 2.40%);3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0.24%,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哮喘儿童发作的前3位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94.2%)、天气变化(89.0%)和运动(35.1%).哮喘患儿发作强度多为中度发作(71.8%),其次为轻度(22.7%).94.8%(292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74.7%(230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90.9%(280例)使用抗生素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列因素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史(OR=150.285,95%CI:31.934~707.264)、湿疹史(OR=10.600,95%CI:1.054~106.624)、特应性皮炎史(OR=31.368,95%CI:3.339~294.683)、食物过敏史(OR=27.373,95%CI:2.670~280.621)、出生方式(OR=2.853,95%CI:1.311~6.208)、使用抗生素的年龄(OR=0.384,95%CI: 0.172~0.857)、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OR=9.940,95%CI:6.246~15.820)、家装修墙面材料(OR=2.108,95%CI:1.464~3.036)、冬天是否采暖(OR=6.046,95%CI:1.034~35.362).结论 郑州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与年龄、性别有关;发作程度以中度为主;哮喘最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哮喘的治疗较规范,但仍有待提高.过敏性鼻炎史、湿疹史、特应性皮炎史、食物过敏史及剖腹产出生、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多、家墙面使用装修材料、冬天采暖会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而使用抗生素时间较晚者哮喘发病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CDH13、ATP2B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子痫前期的患者共48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19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为中国汉族妇女。选择CDH13基因的SNP位点rs11646213和ATP2B1基因的SNP位点rs2681472进行检测,分析两者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 CDH13rs11646213位点的等位基因表现为AA、AT、TT型,其中TT型的比率较少,CDH13的SNP位点rs11646213是子痫前期发生的易感基因位点(OR=1.983,P 0.001)。ATP2B1rs2681472位点的等位基因表现为TT、CT、CC型,其中CC型表达的比率较少,ATP2B1的SNP rs2681472不是子痫前期发生的易感基因位点(OR=1.054,P=0.534)。结论 CDH13的SNP位点rs11646213与中国汉族妇女子痫前期发生密切相关,而ATP2B1 rs2681472不是子痫前期发生的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因证调食,控制血糖。方法:根据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血糖值,严格定时、定量、定餐,主、副食合理调配。结果:接受饮食调护的病人,均收到满意效果。结论:糖尿病的饮食调护,实际、高效、简便、经济、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6.
IL-18基因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及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表达IL-18基因的人膀扰癌细胞系IL-18/T-24,探讨外源性IL-18基因对T-24细胞生长及其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将插入IL-18基因的质粒,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感染ψ2(ecoiropic)和PA317(amphotropic)两种包装细胞,通过药物G418筛选获得表达IL-18蛋白的PA317阳性细胞克隆,用IL-18/PA317培养上清转染T-24细胞,获得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分别用RT-PCR、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IL-18/T-24细胞表达IL-18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筛选出高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克隆用于下层研究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用ELISA法检测IL-18/T-24细胞培养上清诱导脾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外源性IL-18基因转染的人膀胱癌细胞系IL-18/T-24,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可获得稳定表达;并且,IL-18/T-24细胞的培齐上清可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P〈0.01)、IL-18/T-24细胞与LXSN/T-24和T-24比较,细胞周期及细咆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8/T-24细胞的增殖率与LXSN/T-24和T-24细胞相比虽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稳定表达IL-18的IL-18/T-24细胞,既保持了肿瘤细胞原有的免疫原性,又具有分泌IL-18的功能,引起较强的免疫应答反应IL-18/T-24细胞与LXSN/T-24和T-24细胞相比较,其生物学性状元明显差异,可进一步用于肿瘤相关免疫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回顾近5年中医药文献,从辨证施治、专法专用、专方专用、专药专用、外治方法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小儿外感热病中医药治疗近况。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高、退热时间快、不易复发、副作用小等独特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病率较高,其中60%出现眼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眼表病变,干眼最为多见,虽不威胁生命却严重影响生存质量.cGVHD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免疫活性T细胞直接攻击结膜、泪腺上皮所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发生机制正逐渐得到揭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较好地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9.
GSH对砷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对砷致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二氯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用改良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单独用NaAsO2作用后,DCF荧光强度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细胞内DCF荧光强度和MDA含量与砷作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MDA达到对照组水平。用丁硫氨酸亚矾胺(BSO)预处理细胞后,DCF荧光强度和MDA含量与NaAsO2单独作用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NAC可减轻砷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而BSO则可加重其氧化损伤,说明细胞内的GSH可对砷引起的氧化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恐惧等情绪,并缺乏手术配合知识.因此,如何提供周到、主动、细致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建立配合手术治疗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