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孙静  杨琴  刘漪沦 《西南军医》2009,11(1):8-10
目的通过检测巯基螯合剂DEM对内皮细胞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活性的影响,探讨马来酸二乙酯(DEM)对内皮细胞NO通路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找出处理内皮细胞时DEM作为巯基螯合剂的最适剂量和时间。以最适DEM剂量和时间预处理内皮细胞后,继续培养24小时,检测各时间段的DDAH活性及NO含量。结果DEM最适剂量为0.6umol/L,最适作用时间为30分钟。经DEM预处理后DDAH活性随之降低,至2小时时达最低值,以后DDAH活性逐渐恢复;NO含量在DEM预处理后显示相似的改变。结论DEM可导致内皮细胞NO通路功能障碍。提示DDAH活性降低可能与DDAH的巯基受损有关,进一步提示保护DDAH的巯基是对抗各种NO通路功能障碍因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MSCs)对小胶质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 C57/BL6小鼠BV-2小胶质细胞,以 hADMSCs+脂多糖(LPS)间接共培养,或以单纯LPS 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标记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LR4)-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单纯LPS培养相比,hADMSCs 加入后,小胶质细胞镜下形态相似,细胞增殖活性被抑制(P<0.05),M1表型标记物的基因表达减少(P<0.05),M2表型标记物的基因表达增加(P<0.05),TRIF、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 (IRF3)和磷酸化IRF3 (P-IRF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ADMSCs可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M1促炎表型的极化,从而诱导其向保护型M2表型极化,此作用可能与其对TLR4-TRIF信号通路活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 建立人胃癌PDX裸鼠移植模型,探讨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在胃癌PDX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取临床胃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裸鼠肾包膜移植建立PDX模型,HE染色比较移植肿瘤组织与病人肿瘤组织形态结构的一致性。将移植肿瘤组织裸鼠皮下接种,20天后,荷瘤小鼠腹腔注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10nmol/mouse),活体成像连续测定肿瘤部位近红外荧光强度并分析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与OATP1B3的表达强度。结果 成功建立了3个人胃癌PDX模型,移植肿瘤组织较好的保持了原发肿瘤的特征,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早期检测到肾包膜部位荧光信号。PDX模型中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均在98%以上。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与OATP1B3表达呈强阳性。结论 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可在PDX模型肿瘤部位特异性聚集,用于PDX模型的早期检测,这种肿瘤靶向性可能与HIF1?和OATP1B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寻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良好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对乳房进行肿胀麻醉后行乳房腺体周围脂肪抽吸,然后经微创乳晕切口切除乳房腺体。结果采用脂肪抽吸联合微创腺体切除术治疗22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切口瘢痕不显,外形满意。结论肿胀麻醉下脂肪抽吸联合微创腺体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5.
肺炎衣原体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衣原体具有感染动脉的能力和途径;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阶段,肺炎衣原体与靶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加速其进程;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兔模型能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抗生素的干预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基因多态性与基因突变影响个体对肺炎衣原体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