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在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比较MCM6在SKCM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 (K-M)分析评估MCM6在SKCM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通过LinkedOmics数据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GO/KEGG富集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对与MCM6共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MCM6在SKCM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MCM6的高表达与SKCM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与MCM6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器分裂、DNA复制、细胞周期检查点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细胞周期、细胞衰老、p53信号途径及对药物的耐药性形成等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MCM6表达水平与Th2细胞、辅助性T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Th17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MCM6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暴露疗法、包扎疗法、基因转染猪皮疗法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小儿下肢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开放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对208例小儿下肢浅Ⅱ度烧伤创面分别应用暴露疗法、包扎疗法、基因转染猪皮疗法,观察创面愈合时间、色素沉着与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暴露疗法组小儿下肢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时间为(15.0±2.2)d,包扎疗法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4±1.5)d,基因转染猪皮疗法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3±1.4)d,各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浅Ⅱ度烧伤创面,应用基因转染猪皮疗法,创面愈合时间较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缩短。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聚酰胺纱布在不同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1月烧伤整形科和急诊科收治的137例住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68例)及对照组(69例),2组年龄、性别及创面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创面均经相同方法清创、消毒、标记照相。照相完毕后,实验组急慢性创面给予聚酰胺纱布贴敷创面,对照组急慢性创面给予凡士林纱布贴敷创面。分别记录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创面停止渗出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并采集相片,并对不同情况下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创面停止渗出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聚酰胺纱布和凡士林油纱在不同急慢性创面中均能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伤口的愈合时间、创面渗出停止时间以及换药时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型敷料聚酰胺纱布作为内层敷料在不同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良好疗效且效果优于凡士林纱布,临床应用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OLA1)与金属硫蛋白2A(MT2A)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其相互作用位点及上下游关系.方法 构建EGFP-EOLA1融合表达载体,转染HUVEC细胞,应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成像技术观察EOLA1和MT2A在HUVEC中的共定位情况;应用截短突变和酵母双杂交确定EOLA1和MT2A的相互作用位置;应用RNAi技术建立EOLA1/MT2A上调和下调的HUVEC细胞模型,观测模型细胞EOLA1/MT2A的表达情况.结果 EOLA1和MT2A在HUVEC中存在共定位现象,共定位主要发生在核膜周围;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EOLA1的截短突变体1~77氨基酸(aa)片段和MT2A无结合活性,1~115aa片段及1~158aa片段和MT2A有结合活性.EOLA1上调/下调表达时MT2A同时相应上调/下调表达,MT2A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对EOLA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EOLA1和MT2A在HUVEC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位点位于EOLA1ORF的100~113功能域,EOLA1可以调控MT2A在HUVEC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35.
36.
人新基因EOLA1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测人类新基因EOLA1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EOLA1全长cDNA序列,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序列比对、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分析、编码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蛋白质位点和序列模式预测等几个方面对EOLA1进行分析。结果EOLA1编码的蛋白EOLA1经网上同源性比对没有发现与之高度同源的人类已知蛋白;EOLA1与鼠111002L19蛋白高度同源,到目前为止,对鼠111002L19蛋白功能也不清楚;应用辐射杂交细胞系(RH)作图系统发现EOLA1定位于Xq27.4;对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在EOLA1蛋白分子中存在酪氨酸激酶Ⅱ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螺旋-转角-螺旋(HTH)基序。结论人新基因EOLA1编码蛋白质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特征赋予EOLA1信号转导能力,有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在LIDS激活人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肿瘤抑素(Tumstatin)对兔耳瘢痕组织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用Tumstatin对兔耳腹侧建立的增生性瘢痕模型通过在体局部注射进行干预,随机设立Tumstatin治疗组、Tumstatin预防治疗组、曲安奈德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停止药物注射21天后各组同时于每只兔的双侧对称部位取材瘢痕组织,每一取材瘢痕组织均分成同样大小的四等份,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CD34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管密度的变化、观察血管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Tumstatin预防治疗组和Tumstatin治疗组中,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活性以及成纤维细胞数量都较曲安奈德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mstatin能够较曲安奈德更明显地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为Tumstatin用于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门冬氨酸钾镁对肝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溶液对人肝细胞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对培养的人肝细胞L 02株分为 3组,分别于培养基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复盐溶液(研究组),硫酸镁与氯化钾的混合液(对照组 )及空白对照 (空白组 )。测定肝细胞内K+,Mg2+的浓度;检测肝细胞胞膜Na+ K+ ATP酶活性;测定ATP含量及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 (CCO)的活力。加入适量铵盐后测定各组NH4+和尿素的浓度以了解各组肝细胞对氨的清除能力。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K+,Mg2+进入细胞内的量明显增多(P<0.05或P<0. 01 );其胞膜的Na+ K+ ATP酶活性升高(P<0. 01);氨清除加快,尿素生成增多(P<0.05或P<0.01);ATP浓度升高 (P<0. 01),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线粒体CCO活性和SDH活性增高,能量代谢能力明显增强 (P<0. 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溶液能显著增强人肝细胞的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不同创面序贯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血压、血液指标的影响,为规范化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提供临床应用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5年1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5例创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无法一期手术封闭的患者,采用"简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手术"的序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根据具体伤情变化制定负压封闭引流时间,每3~7 d更换敷料,观察创面改善进展;根据具体创伤情况制定二期皮肤或皮瓣移植手术方式,同时进行血压、血液学指标的监测。 结果 所有创面在简单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后逐渐形成新鲜肉芽,无脓性渗出,创面面积逐渐缩小;29例患者经过1次皮肤或皮瓣移植手术后治愈,6例患者经过2次皮肤或皮瓣移植手术治愈;1例负压吸引面积达10%的患者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后血红蛋白由117 g/L降至61 g/L,给予对症支持处理,保持负压封闭引流,随后患者血红蛋白逐渐上升,经负压封闭引流2周、植皮术后3周,创面愈合。 结论 "简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手术"的序贯救治方案为皮肤软组织缺损、无法一期手术封闭的创伤患者提供了一项简便可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避免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对于负压封闭引流面积达10%的患者,首次清创可能会影响血液学指标变化,但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负压吸引过程对血液指标以及血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