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病理学双语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从2006年开始,成都医学院开始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在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有关病理学双语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瘢痕增生过程中氧化还原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对正常皮肤、伤后2周组织(早期组)、伤后1个月组织(中期组)和伤后6个月组织(成熟期组)中的氧化型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SG、GSH)、氧化型与还原型辅酶Ⅱ(NADP+ 、NADPH)含量进行测定,计算还原型与氧化型的比值,分析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结果 各个时期烧伤组织中GSSG、GSH、NADP+ 、NADPH的含量均高于正常皮肤组(P <0.05);不同阶段烧伤组织中GSSG、GSH、NADP+、NADPH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各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组GSH/GSSG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其余各组间GSH/GSSG、NADPH/NADP+的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组织微环境内高氧化还原状态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瘢痕的成熟其组织内的氧化还原水平下调,但仍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氧化还原水平.  相似文献   
23.
在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中,早期准确的伤情判断非常重要,需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片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呼吸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结果来判定[1-2].对于可能存在吸入性损伤的成批患者而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检查是不现实的,需用更方便快捷的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聚乳酸支架材料与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热压法与流延法分别制作聚乳酸支架材料。复苏培养前期实验获得的角膜上皮样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鉴定,将第三代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别种植于上述2种聚乳酸支架材料,显微镜下观察此两种支架材料上细胞的存活与生长情况;采用伊红染色观察支架材料上细胞数量与形态,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热压法聚乳酸支架材料为纤维交织立体结构,而流延法材料为实性结构,无孔隙。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后,细胞种植4d后镜下可见热压法聚乳酸支架材料组大量细胞存活,且紧贴着支架材料生长并向支架材料内伸展,伊红染色可见材料上大量着色的细胞;流延法组细胞存活极少,伊红染色仅见极少细胞附着在材料上。结论热压法聚乳酸支架材料具备纤维孔隙结构,支持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具备与角膜上皮样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有进一步开发角膜上皮样细胞移植支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寻找一种能减少内眦赘皮矫正术后内眦瘢痕的手术方法。方法:重睑线内侧端与内眦点处留有3~5mm未切开的皮嵴,内眦赘皮采用横切法同时将内眦韧带折叠缝合固定在鼻骨骨膜上。结果:本组42例随访6~18个月,其中1例因内眦点固定不牢,术后外形欠满意,4例在内眦点处有点状瘢痕,其余外形满意,内眦瘢痕不显。结论:该手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内眦瘢痕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P16、PRb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4 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46例肝癌组织中P16及PRb的阳性率分别为45.6%和56.5%,均明显低于相应癌周组织89%、91.3%和正常组织100%的水平(P<0.01);(2)P16与PRb呈负相关;(3)P16与肿癌的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密切相关;PRb仅与前者有关.结论(1)P16、PRb在肝癌中有较高的缺失率,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P16与PRb呈负相关,验证了P16与PRb在细胞周期调节中的负反馈学说;(3)P16、PRb与肝癌的大小、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具有完整包膜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索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锌指蛋白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Gli1)遗传谱系示踪小鼠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将ROSA26 td Tomato(tdTomato)小鼠及Gli1-CreERt2(Gli1)小鼠进行繁育保种及交配,经PCR基因型鉴定获得Gli1-CreERt2;tdTomato目标小鼠。利用CCl4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取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和Masson染色。制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的表达。 结果 获得理想数量Gli1-CreERt2;tdTomato目标小鼠。繁殖性能检测发现,亲代与各子代小鼠的繁殖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HE及Masson染色结果发现,CCl4诱导的纤维化模型组假小叶形成。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模型组中红色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Gli1遗传谱系示踪小鼠可以通过对Gli1阳性细胞的示踪,实现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纤维组织来源细胞的检测、转化及参与肝纤维的发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白头翁复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 UC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 组)、TNBS 造模组(TNBS 组)、中药白头翁复方治疗组(ZY组)和柳氮磺砒啶肠溶片治疗组(SASP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肠黏膜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 IL-6、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 IL-6、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 MUC2表达情况.结果 与 TNBS组相比,ZY组与 SASP 组均可减轻 UC 模型大鼠的炎症程度,DAI评分、CMD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改善,血清及组织 IL-6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结肠黏膜 MUC2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头翁复方灌肠对 TNBS 复制的大鼠UC模型有治疗作用效果,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 IL-6的表达、升高抑炎因子 IL-10的表达和上调黏蛋白 MUC2表达量,进而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和抗炎能力,对 UC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构建和鉴定网素蛋白基因(PLS)1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共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在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克隆PLS1基因;将PLS1基因连接到带有E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EZ-Lv201中构建慢病毒载体;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 EZ-PLS1-SV40-e GFP-IRES-Puro(p EZ-PLS1)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Lenti-Pac HIV mix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慢病毒悬液;重组病毒转染H1299细胞,定量PCR法检测重组病毒滴度;将构建的p EZ-PLS1感染SW480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检测感染后SW480细胞中EGFP和目的基因PLS1表达。结果基因测序分析证实克隆的PLS1基因与Gen Bank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经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证实PLS1正确插入p EZ-Lv201;定量PCR测定慢病毒滴度为0.1×10~9~1.0×10~9TU/ml。在SW480细胞中重组病毒感染96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检测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到在SW480细胞中PLS1蛋白过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PLS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在SW480细胞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小檗碱(BBR)对肝星状细胞(HSC)自噬与活化的调控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BBR(0、2、5、10、20、50μmol/L)干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20μg/L)处理的LX-2细胞24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BBR(0、2、5、10μmol/L)干预PDGF-BB(20μg/L)处理的LX-2细胞24 h或48 h,使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印迹法检测小檗碱(5μmol/L)对LX-2细胞α-SMA,COL1A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检测Atg5、 Becn1、 Atg7、 LC3、p62的表达。动物实验共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橄榄油(Oil)+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四氯化碳(CCl4)+PBS]和药物干预组(CCl4+BBR),每组6只小鼠,造模5周,2次/周。第3周开始给与BBR干预,2次/周,连续给药3周。造模5周后处死小鼠,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