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健脾消胀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气滞证痞满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76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服健脾消胀颗粒;对照组76例服多潘立酮.观察症状、舌象、脉象及钡条胃排空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及胃排空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消胀颗粒治疗FD脾虚气滞证痞满患者临床疗效与多潘立酮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92.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证候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反流证候的疗效。[方法]对77例GER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组47例予中药清肝泻火、和胃降逆等治疗;对照组30例予西药奥美拉唑标准剂量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反流证候除反食外,均明显好转(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反流比较,对照组对反酸的缓解优于治疗组(P<0.05);对烧心、反食、胸痛的缓解,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100.0%。[结论]中药治疗GERD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3.
94.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部分患者对西药不敏感等的特点,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国内外发表的电烧伤相关文献, 探讨电烧伤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与电烧伤相关的中英文文献, 采用CiteSpace6.2.R2软件进行分析。分别统计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国家与机构,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现情况分析和聚类分析, 将关键词按时间排序得到聚类时间线图, 探讨电烧伤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结果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检索出398篇英文文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并查重后得到523篇中文文献。2013—2022年, 电烧伤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中文文献发文量呈下降并趋于平稳趋势。中文文献中共302位作者以第1作者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 发文量≥3篇的核心作者共有17位;英文文献中共320位作者以第1作者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共有65个国家进行电烧伤相关研究, 美国是与其他国家合作最多、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国内外共512家机构发表电烧伤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96.
刘汶  陈誩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07-108
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普通中医师的培养。中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临床能力及科研能力,更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领导组织能力,有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能够带领团队搭建一个学术平台,不断建立新技术、新学说、新理论,有创建中医特色品牌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事业,高等中医药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中医临床人才。下面。笔者就谈谈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之管见。  相似文献   
97.
98.
99.
李乾构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研究生导师、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院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李教授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已40余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肝胆疾病、胃肠疾病和男科病,疗效显著,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脾胃专家.李乾构教授在继承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治病主张健脾和胃、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编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部级、市级、局级科研成果奖10项,多次应邀赴德国、日本、荷兰、印尼、菲律宾、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和义诊,受到各界的好评.本人有幸随师应诊,现将其对四君子汤的灵活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VCAM-1与年龄、舌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色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色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