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颅内肿瘤发病率约10/10万人,占全身肿瘤6~9%。由于颅内肿瘤的性质、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变异很大,即使同一部位肿瘤因个体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本文就66例颅内肿瘤的误诊原因和经验教训加以分析。66例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14~72岁。其中误诊为脑血管疾患32例,误诊为眼科疾患24例,误诊为颅内炎症6例,误诊为原发性癫癎2例,误诊为麻痹性痴呆和脑神经症各1例。误诊时间短者40天,最长的达12年。一、误诊为脑血管疾患的颅内肿瘤:貌似脑血管疾患的颅内肿瘤并非罕见,且多见于老年患者。其中27例误诊为脑供血不足,7例误诊为脑出血。  相似文献   
22.
刘永贤 《校园心理》2020,(2):163-165
思维可视化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方法,将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方法、规律通过图示或图示的组合得以呈现出来,使得思维的路径、方法、规律、框架、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一图胜过千言万语[1]。直观形象是思维可视化最主要的特征。与思维可视化相类似的,在心理咨询中也需要将隐秘的内心世界直观化,便于来访者与咨询师能够直观地把握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心理的可视化过程促进来访者对自我的觉察,促进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