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20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术野血液回输用于颅脑血管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术野血液回输用于颅脑血管手术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 :择期颅脑血管手术病人 36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1组 )、血液稀释降压组 (2组 )及术野血液回输组 (3组 ) ,比较三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结果 :1、3组病人术中平均出血 (1180± 2 30 )ml,2组病人术中平均出血 (10 6 0± 115 )ml,比 1、3组出血量减少 11.3% ;2、3组病人自体血液回输后 ,平均输库血量 (30 5± 87)ml,与 1组平均输库血 (75 3± 186 )ml相比 ,减少了 130 %左右 ;2组血液稀释后 ,MAP虽有下降 ,但与 1、3组相比 ,血液动力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术中实施控制性降压后 ,MAP比 1、3组下降 15~ 2 0mmHg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三组病人术后虽然仍有轻度贫血 ,但均在安全水平以上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与术野血液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血的用量。 (2 )控制性降压能减少出血 ,并使术野清晰。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维持方法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转归的影响。方法:将鼻内镜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静脉与吸人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清醒时问、术后躁动评分、意识状态评分,以及术中、术后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等。结果:两组术中血压控制均较满意,出血量亦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拔管及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静脉泵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术中的麻醉维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支气管镜引导下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导致的气道内狭窄及阻塞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经支气管镜对30例中央型晚期肺癌进行48例次冷冻治疗并与治疗前比较,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原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消退,气道重新疏通。完全缓解15例(占50.0%),部分缓解14例(占46.7%),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达96.7%。结论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气道腔内生长的中央型肺癌,瘤体缩小,阻塞性肺炎得以控制,呼吸困难和咯血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气道内狭窄及阻塞的中央型肺癌是一种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为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成年大鼠膈肌膈神经不均匀牵拉标本,研究维库溴铵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电生理学影响.方法:快速处死成年健康Wistar大鼠制备离体大鼠不均匀牵张膈肌膈神经标本(INSMP);记录到正常微终板电位 (MEPP) 和终板电位(EPP)后,观察维库溴铵在相当于大鼠4×ED95(4 μg/ml)、2×ED95(2 μg/ml)、1×ED95(1 μg/ml)和0.5×ED95(0.5 μg/ml)的剂量时对MEPP频率和幅度的影响.结果:维库溴铵在0.5 μg/ml浓度时对正常大鼠离体不均匀牵张膈肌膈神经(INSMP)上的MEPP的频率、幅度以及EPP幅度无明显影响;在1 μg/ml剂量时,给药后5 min始对MEPP频率、幅度以及EPP幅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在给药后10 min,维库溴铵4 μg/ml也未能完全抑制MEPP的产生.结论:维库溴铵能减少突触前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在支气管肿瘤冷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手术支气管肿瘤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静脉镇静加气管内表面麻醉,B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比较两组麻醉前(T0)、冷冻开始前(T1)、冷冻开始后5 min(T2)3、0 min(T3)及冷冻结束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前两组MAP、HR、SO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B组T1、T2、T3时间节点MAP,T2、T3时间节点HR均显著低于A组(P〈0.05);麻醉前后两组SO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不良记忆6例(30%),呛咳10例(50%),躁动8例(40%);B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方式在支气管肿瘤冷冻术中麻醉效果优于静脉镇静加气管内表面麻醉,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8.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输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合CEA的麻醉方法.方法 32例ASAⅡ或Ⅲ级拟在全麻下行CEA患者,依据麻醉维持用药方案不同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异氟醚复合丙泊酚组(Ⅰ组).在相同麻醉诱导方案完成气管插管后,R组以雷米芬太尼0.1~0.2 μg·kg1·min-1联合丙泊酚3~5 mg·kg-1·h-1静脉持续输注;Ⅰ组以1%~3%异氟醚吸入,并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3~5mg·kg-1·h-1.记录切皮时(T1)、颈动脉阻断前(T2)、内膜剥脱时(T3)、阻断开放后(T4)、缝合切口时(T3)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及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麻醉诱导前(TA)、领动脉阻断前(TB)、内膜剥脱时(TC)和颈动脉开放后(TD)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检测血糖(Glu),记录pH值和BE的变化.结果 R组患者在各时点HR、SBP的波动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R组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以及降压药、升压药和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两组患者TB、TC、TD时pH、BE均显著低于TA时(P<0.05),Glu显著高于TA时(P<0.05);组间比较,R组患者pH值TC、TD时显著高于Ⅰ组,TC、TD时BE显著高于Ⅰ组,Glu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在CEA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能明显提高麻醉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对喉返神经运动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状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采用全静脉麻醉,B组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输注;分别于手术切皮时、手术30 min、分离甲状腺、手术60 min、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及甲状腺缝合完毕,观察血压、心率、喉返神经电刺激变化,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分离甲状腺、术中60 min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时,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1),而喉返神经电活动两组均显示良好,监控中维持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43±0.21)MAC.结论低浓度异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输注,既不抑制喉返神经电活动,又能有效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0.
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1~92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状况分级为Ⅰ~Ⅲ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显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血压和心率变化,麻黄碱和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及有无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结果①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显效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迅速,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腰硬联合麻醉组镇痛完善,没有追加麻醉性镇痛药,硬膜外麻醉组有4例在辅用杜非合剂下完成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组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硬膜外麻醉组7例出现血压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均无任何术后并发症.结论轻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能完全满足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麻醉要求,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